本報上周刊出專題《當我讀村上時,我讀些什么》,邀請村上春樹中譯版的譯者林少華梳理“林譯”20年的起承轉(zhuǎn)合,試圖解讀最近因更換中譯者而卷土重來的“村上熱”。期間,本報記者也與旅日學者李長聲取得聯(lián)系,李先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編輯《日本文學》雜志期間,曾以專輯的形式介紹過村上春樹,他對村上的理解頗為不同。
我沒讀過林譯村上
新京報:你認為林少華譯夏目漱石、譯《在世界中心呼喚愛》,跟他譯村上春樹的行文風格,是不是一樣?
李長聲:我沒讀過林少華翻譯的村上作品,更沒讀過《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原作或譯本,無從談起。倘若同一譯者翻譯有云泥之別的兩個作品,讀者讀來卻一個味兒,那當然就說明沒譯出原作的風格,而只有譯者的風格。林譯在本土化上大功告成,譯筆很合乎某個讀者層的趣味,跟上了時潮,結果讀出了一個中國特色的村上春樹。村上走在北京街頭, 那張中學生似的面孔,我也許能認出他,但若被完全裝束成中國人模樣,恐怕就認不出來。
新京報:你認為,如果先撇開村上的文學價值不談,村上在中國的傳播,就一個“林譯”足夠嗎?
李長聲:翻譯,有比較有鑒別才能發(fā)展,但受制于作者權益,而且出版是商業(yè),通常一個作品不會有幾個譯本,除非著作權過期,比如《菊與刀》譯本出了好多。村上春樹屬于個別現(xiàn)象,一般不會有出版社買下某作家大部分作品的版權,也不會爭搶著翻譯。你譯這本,他譯那本,自然就可以比較好壞,鑒別高低。從提高翻譯水平,豐富翻譯文學來說,多些人翻譯村上春樹應該是好事。當然,一個人專門翻譯某個作家,或某類作品,有助于翻譯水平的提高。
對村上不僅是誤讀
新京報:你提過,村上春樹也許是被中國讀者“誤讀”為小資了的。最近,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接受文學獎的頒獎時做了一番演講,說這些話時的村上,未必是他的中國讀者所了解的。在你看來,怎樣讀村上春樹是更客觀全面的呢?
李長聲:讀小說是各有所好,不可能讀得客觀,F(xiàn)在的書本常見開卷有“導讀”,那么,這個“導讀”有責任把作者及作品介紹得客觀而全面。譯者好把自己翻譯的作品捧上天,他發(fā)現(xiàn)了天才似的,或許他本來就不了解,或者他知道了不說,給作者當托兒,更好像批評了作者就是批評了自己。這就是誤導,還不如不導。現(xiàn)在翻譯書,似乎有兩條捷徑,一是聽說原地暢銷,搶過來翻譯,再是把臺灣翻譯出版的拿過來。這兩種捷徑都可能讓譯者或編輯不去好好了解作者或作品。
新京報:日本人怎么理解村上的?
李長聲:關于村上,日本有不少反面意見,出了一些書,但媒體多不予報道,跟著主旋律,也免得招惹村上的村民們。東京大學的教授對村上文學有捧的,也有打的,譬如小森陽一,寫了一本《村上春樹論》。
小森陽一指出村上的文本策略是閃現(xiàn)歷史記憶,然后歸因于無可奈何,從而抹掉記憶,輕松地獲得解脫。村上的“蛋對墻”之說,不正是一種無可奈何嗎?他在耶路撒冷講了一通很空泛的話,甚至有點得便宜賣乖的味道。他明確告訴以色列,他并不是去抗議戰(zhàn)爭,而是太多人建議他不要去,他就偏要去。又說,他不贊同任何戰(zhàn)爭,不支持任何國家,當然也就不單單針對以色列的戰(zhàn)爭。而且,“不管墻有多么正確,蛋有多么錯,我都會站在蛋這一邊!焙孟裾f,我就這么個倔脾氣,屬牛的,今年正好是牛年。哪怕是臭蛋,他也要站在蛋一邊,為什么?是為了作品的價值,站在墻那邊的作品有什么價值呢;蛟S去耶路撒冷離諾貝爾獎又近了一步,但弄巧成拙也說不定。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