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3日電 在印度東部加爾克漢德省境內,有一處神秘的中國軍隊公墓,長眠著近千名抗戰(zhàn)官兵。
據“中央社”報道,這座位于加爾克漢德省首府蘭齊近郊的蘭伽公墓,原名“印度蘭伽中國抗日遠征軍烈士公墓”,是在上世紀80年代由當地華僑募款修建。歷經一年時間,將原本堙滅在荒草荊棘中,碑殘塋頹的中國軍人墳墓集中遷葬一處,修建成一座莊嚴肅穆而環(huán)境清幽的公墓。
占地約600平方米的公墓園區(qū),包括有墓碑及無名墳墓共200余座,安葬者軍階最高為少將,最低為上等兵。
有關人士表示,蘭伽公墓由來至今僅少數老華僑知情,由于亡者多為孤軍,在印度無任何家眷,加爾各答地區(qū)不存在任何中國軍人遺孤,且時隔數十年,當年未亡老兵不是轉赴印度其它地方,就是返回中國大陸或臺灣,難以查訪。
為協(xié)同英軍抵抗日軍及保障后勤補給通路順暢,中國在二次大戰(zhàn)期間組成遠征軍,前往緬甸作戰(zhàn)。后來遠征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撤至印度蘭伽,整訓新軍,奠下反攻緬北基礎。
1942年4月孫立人將軍率新38師于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zhàn)。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于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于絕境。孫立人奉命率部隊星夜馳援,解除了7000英軍之圍,并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余人,史稱“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一役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后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于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軍,轟動全球。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授予孫立人“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也授予孫立人“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此勛章的外籍將領。
不過,英軍在仁安羌戰(zhàn)役后,決定撤守緬甸,孫立人奉命掩護盟軍撤退。由于日軍強力反攻,遠征軍決定從緬甸撤退,杜聿明執(zhí)行命令,從野人山撤回云南,但孫立人認為不可行,決定轉往印度。
遠征軍也自此后分成兩路,前往印度的孫立人部隊,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駐印軍”或“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軍隊退至中國境內怒江東岸,連同以后新增部隊,到1943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
1943年10月,駐印軍再次展開中印緬作戰(zhàn),此次反攻最重要戰(zhàn)役就是1944年攻克密支那,成功拔除日軍在緬甸的重要據點,但也造成中國軍隊死傷慘重,損失數個師的兵力。
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后,整編成新一軍與新六軍,孫立人擔任新一軍中將軍長,率部連續(xù)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后,孫立人在3月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xù)猛進,連續(xù)攻占臘戍等地,消滅日軍在緬甸主力部隊,結束中印緬作戰(zhàn)。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