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計生委主任批駁“咸濕說”:飽漢不知餓漢饑
10月9日,第六屆全國廣州性文化節(jié)在廣州開幕。三十元的入場票價雖比上屆調高了十元,但爭相入場的市民仍然摩肩接踵,相對于展館內琳瑯滿目的性用品,情趣內衣秀成為場內最搶風頭的場景。 本屆廣州性文化節(jié)高調宣揚“呵護健康,性福相隨”的主題,展館內,來自南雄珠磯巷博物館的珍貴古代性文物,和男女性發(fā)育過程、分娩過程的真人照片展示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成人觀看。 中新社發(fā) 譚允 攝
11月9日,模特們在進行情趣內衣走秀。當日,第六屆全國(廣州)性文化節(jié)在廣州錦漢展覽中心拉開帷幕,本屆活動除舉辦計生、性與生殖健康用品展銷訂貨會外,還包括性健康和優(yōu)生圖片展、性學專家論壇、性知識有獎燈謎等內容。 中新社發(fā) 曾志gz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在性文化節(jié)連續(xù)舉辦六屆后,無論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有一些人士對性文化節(jié)的直白、“裸露”進行議論,發(fā)出一些諸如“咸濕”、“不知羞恥”、“性文化成了性刺激”之類的言論。而在搜狐網展開的“性文化節(jié)上模特穿著是否應該暴露”的調查中,截至晚間7點的13906份投票中,旗幟鮮明表示贊成和反對的用戶都超過了四成左右,反對者略多一些,其余的則是無所謂和不好說的中間群體。就連新銳的網友都存在這樣大的分歧,現實中有些諸如“咸濕、性文化成性刺激”的說法也就在所難免。
針對這一問題,省政府副秘書長、省計生委主任張楓多次表示,舉辦性文化節(jié)的目的在于倡導性文明,預防疾病和降低出生缺陷。對于那些晚晚抱著自己愛人入睡的人來說,對于性壓抑群體的性健康問題忽視淡漠,繼而對文化節(jié)指手畫腳的人完全是“飽漢不知餓漢饑”的表現。
周一正常上班了,昨日,前來參加性文化節(jié)的觀眾數量雖較前日略有減少,但是,另一類人群卻驟然增加。上午11點半左右,依然出現了組委會的當期備用門票售罄觀眾排隊等候的景象,在排隊的人中你會發(fā)現,兩鬢斑白的老年觀眾數量正在不斷的上升。
66歲老伯自稱每年都捧場
昨日上午11時左右,展會現場仍然呈火爆氣氛,組委會售票處甚至出現了準備門票悉數售罄,大量觀眾排隊等候購票入場的現象,其中不少是拿出老年證希望減免門票費用的鶴發(fā)老人,廣州市民的“性”致絲毫不減。由于人氣多是非專業(yè)人員托起,專業(yè)產品展銷區(qū)較為冷清、直觀的文化展示區(qū)顯得熱鬧,兩極分化非常明顯。
家住天河區(qū)的何老伯今年已經66歲,身穿馬甲、肩背數碼相機,自稱從文化節(jié)免門票入場階段(2005年前)開始,每年都會前來觀看這一年一度的性文化盛會!案杏X上主要是把自己青壯年時代缺少的性知識給補回來……,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而像何老伯這樣性趣盎然的中老年人,并不在少數,只是更多的老人在面對記者的采訪時會主動回避或直接拒絕而已。
觀眾最愛真人版圖片
通過兩日來的采訪發(fā)現,來自南雄市珠璣巷博物館的全套數十件勝蓬萊春宮瓷片、瓷碗、瓷盤,因其非常裸露、直觀的表現出了清代各種情境下的“房事”細節(jié)和文字描述,成為包括老人在內的不少觀眾必看之處。而本次組委會一改往屆以卡通形象“間接”推廣性文化的做法,特意推出的“我從哪里來”、“男性性生理與性發(fā)育”、“女性性生理與性發(fā)育”、“認識艾滋、遠離艾滋”的真人版超大圖片。顯然也使得觀眾更為受落,數十張圖片一張不落全部仔細看完后評頭論足的大有人在。
老年無性錯誤觀點已存在幾千年
“其實老年人對于性文化節(jié)的關注程度這么高,并不是老年人對于性生活的要求增多了,而是以前的壓抑、阻礙太多了,他們關注文化節(jié),是一個正常、積極的現象”。中國性學會顧問,美國高級性學研究所教授、我國首個性學博士阮芳賦表示道。
無論古今中外,幾千年來普遍存在著“老年無性”的誤區(qū)。中國有句打油詩這樣用來描述性問題嗎,“六十以上,好比拜年;七十左右,解甲歸田”這樣用來描述性問題的打油詩也是普遍認為“老年無性”的很好佐證。
減少老年性壓抑關鍵在子女、社會
據阮芳賦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對全美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男女進行調查。調查顯示,老人中仍然強烈而持續(xù)地有性欲求;老人們相信性生活對于身體和心靈的健全是很重要的;大多數受訪的老人都感到現今的性生活像他(她)們年輕時一樣好;相當多的老人,包括男的和女的,感到進入老年后的性生活比過去更好;“自娛”(手淫)被接受為解決性需要的一種途徑;占壓倒多數的受訪的老人,包括喪偶的、離婚的、單身的,都有主動活躍的性生活……,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可見擁有適當的性生活對老年人的生活有積極意義,對于老年人的健康與長壽是一劑無可替代良藥。
“只是,長久以來老年人的這一需求,被社會尤其是家人(子女)給忽視曲解甚至妖魔化了而已。在老年性問題方面,尤其需要得到其子女們的寬容和理解”。(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陳巧明 通訊員 李燕 郭艷平)
【編輯:宋方燦】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