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號”昨入“水晶宮”,將來或請海外專家共同參與考古工作
鑼鼓敲鳴,禮花飛揚,昨日上午10時,“南海Ⅰ號”古沉船入住“新家”——水晶宮!(見右圖,新快報記者李小萌/攝)相關部門人員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舉行了盛大的慶典儀式。下午3時45分許,裝載“南海Ⅰ號”的沉箱完全進駐水晶宮內部,沉海800多年的古船就此永久告別了大海。有關專家表示,接下來將全面展開文物的保護、發(fā)掘工作,但如何脫鹽、脫水將是一個難點,未來將會和具有豐富水下考古經(jīng)驗的海外國家展開交流,亦會考慮邀請外國專家共同參與考古。
古船入宮
如爬行登陸一樣一步步走
昨日上午9時30分,記者趕到了慶典活動現(xiàn)場,駱繹不絕的人流讓寬敞的海灘都顯得擁擠,四處都是巡邏的民警。在通往活動會場的通道上,當?shù)鼐酱罱ㄆ鹆伺R時的安檢門,凡入場的人員都要經(jīng)過嚴格檢查。在會場中央,這邊鑼鼓樂隊敲鑼打鼓剛畢,那邊又上演了拳術表演,而由十幾名頭戴斗笠的閘坡漁民組成螺號樂隊更讓人眼前一亮,眾多觀眾紛紛拿出照相機拍照留念。
上午10時,隨著廣東副省長雷于藍、省委宣傳部部長林雄及國家文物局、省文化廳、陽江市委市政府等領導列席入座,盛大的慶典活動正式開始。裝載“南海Ⅰ號”的沉箱如一名待嫁的閨女一般駐步在“水晶宮”門口,當雷于藍、林雄等領導一起推下禮桿,現(xiàn)場頓時禮炮轟鳴。負責牽拉沉箱的工作人員隨即展開工作,讓“南海Ⅰ號”如之前爬行登陸一樣,一步步走進“家門”。
下午3時45分,巨大的沉箱終于全體挪進了“水晶宮”,工作人員隨之對箱底氣囊進行拆卸。至此,“南海Ⅰ號”永久地告別了大海,回到了陸地。
沉箱待切
時機成熟實施水下切割
省文化廳廳長曹淳亮高興地說,“南海Ⅰ號”整船打撈上岸,這是所有對沉船文物保護方案中最好的一種。沉船上有最完整、最豐富的文物資源,船上貨物將能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航海貿易信息系統(tǒng),這對于考察我國古代的航海技術、遠洋貨物如何裝船及了解民俗民風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曹淳亮表示,沉箱進宮后,接下來將按照計劃給箱體澆水保濕,并著力展開“水晶宮”南面墻體的封閉工作,但目前選擇何種材料進行封閉仍待進一步考察確定。待南墻封閉工程結束后,將向“水晶宮”里灌注海水,確保沉船上岸后的環(huán)境與之前沉海時的環(huán)境一致。至于沉箱何時打開,曹淳亮說,現(xiàn)在相關的部門和專家正在制定船體保護和考古發(fā)掘的方案,在最科學合適的方案沒有出臺之前,沉箱不急于打開。等到時機成熟時,將按照步驟,局部地對沉箱外部鋼板實施水下切割!耙晕覀兡壳暗募夹g,沉箱完全打開困難不大!辈艽玖琳f。
脫鹽脫水
保護是下一步工作的一個難題
沉船里面會不會有人骨殘骸?對于這個許多人都有的疑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說,按照常理來推斷,這種可能是很大的,但考慮到事發(fā)時船員逃生的情況,因此就算有殘骸也不一定能反映出船員的整體人數(shù)。“如果能發(fā)現(xiàn)人骨殘骸,這對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構成等是具有意義的”。
童明康說,沉船文物的保護是下一步工作的一個難題。這表現(xiàn)在,隨著“南海Ⅰ號”成功海陸大轉移,如何對文物進行脫鹽、脫水實施保護目前仍沒有成熟的方案,而且我國當前在水下文物保護領域的人才相對缺乏,這也為順利開展保護發(fā)掘工作增加了難度。此外,船體究竟是怎樣的環(huán)境目前還不得而知,有沒有什么其他的困難現(xiàn)在也難以形成有針對性的預案。“但從科技角度來說,我國現(xiàn)在擁有較成熟的文物保護技術,加上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對其他國家水下考古保護經(jīng)驗的借鑒,我相信對沉船文物保護的難題會迎刃而解的!蓖骺敌χf,鑒于瑞典、日本等國家具有水下船只考古的經(jīng)驗,未來將會和這些國家展開文物保護發(fā)掘方面的交流,也會考慮邀請海外專家共同參與考古。(記者 李國輝)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