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財經(jīng)時報》發(fā)布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引起爭議后,2007年度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又誕生了,在新榜單上,郭敬明、于丹、易中天取代了去年的余秋雨、二月河、韓寒,成為中國富豪作家的前三名,其中首富的收入也由1400萬元降低到1100萬元,和著名的福布斯排行榜以及胡潤百富榜上榜富豪的財富每年都在向上遞增相比,作家富豪榜的不升反降,倒也與這個榜的不靠譜和不確定相契合。
郭敬明赫然排在富豪榜NO1的位置上,看上去十分怪異。放下入榜的那些網(wǎng)絡寫手不說,郭敬明壓過一批文壇大腕和實力作家成為首富,讓人懷疑中國文學的論價原則。購買日常消費品還有“一分錢一分貨”的說法,難道文字是特殊商品,可以隨意脫離合乎常理的定價體系?當然,去年余秋雨待在這個位置,看上去也不是很合情合理,余本人對這個“首富”的不置可否,輿論的諸多質(zhì)疑,證明作家富豪榜只不過為速生速朽的中國榜單文化又增加了一個例證而已。
作家在寫出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獲得較高的收入是理所當然的。但現(xiàn)實的境況卻是,中國作家整體而言是最辛苦的群體之一,他們拿著低額的稿費或版稅,對出版商的瞞報印數(shù)一無所知,對拖欠報酬無可奈何,出版市場的混亂和不講誠信,使得作家成為整個出版鏈條上最弱勢的一環(huán)。包括新晉作家首富郭敬明,也自稱被出版社長時間拖欠版稅。雖然個別作家稱真實收入與榜單公布的相差不大,但大多數(shù)作家的收入還是被過于樂觀地估計了。今年的作家富豪榜公布后,排名第20位且在2007年未出版任何新書的作家陸天明就撰寫博客稱,“作家富豪榜純屬在胡扯,”他今年的收入和強加給他的“250萬元”這個天文數(shù)字相距甚遠。
據(jù)稱作家富豪榜采取的統(tǒng)計方式是:發(fā)行冊數(shù)×定價×版稅率(8%~10%),而在業(yè)內(nèi),圖書發(fā)行為了宣傳和炒作需要,對媒體虛報印數(shù)是公開的秘密,版稅的計算方式也因人而異。制榜方為作家們統(tǒng)計出來的,不過是想當然的“紙上財富”。這樣的榜單,一名會操作計算機的中學生一個晚上就可以完成,甚至不需要去發(fā)行單位和新華書店考證,網(wǎng)絡上搜索一番這些作家新書的宣傳印數(shù)就可以做出來了。它的不真實和不嚴肅,也是大多數(shù)入選作家不愿對此做出回應的主要原因!拔臒o第一,武無第二”,作家的名聲和財富,都不適宜數(shù)字化和指標化,這種簡單武斷的評選,不僅無聊,而且無趣。
以今年排名第25位的賈平凹為例,他的收入為150萬元,這點錢即便真實也尚且不夠在大城市買一套寬裕一些的住房,有何“富豪”可言?如果將郭敬明開公司辦雜志等商業(yè)方面的盈利也計算在內(nèi),那么這份榜單的25人很有可能將全部更換,同時具備作家和商人兩種身份的真正富豪有很多,只是他們在寫作上的成就和名氣不如上榜的作家而已。
自古文人恥談錢,作家富豪榜之所以能引起關(guān)注,是因為它瞄準了公眾的好奇心理:當作家和財富聯(lián)系到一起,會產(chǎn)生什么化學反應?這初想起來的確好像有些意思,但淺薄的新鮮感包裹不住作家富豪榜本質(zhì)的蒼白——作家和讀者對此并無興趣,媒體的參與也只不過是因為其提供了一個尚不算寡淡的新聞噱頭。這個號稱一年一度的榜單注定和其他烏七八糟的榜單一樣,成為喧囂時代的一抹雜音。但人們對于好作家和好作品的尋找和期待卻不會停止,關(guān)注他們的作品,遠遠要比關(guān)注他們的收入要有意義的多。(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