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剛剛頒布,魯迅文學獎接踵而至。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的時候,許多媒體都在議論,中國文學距離諾貝爾文學獎還有多遠,唾沫橫飛,眾說紛紜。
文學獎這種玩意,本來就是西方的產(chǎn)物,為了表彰先進的作家和優(yōu)秀的作品。世界有名的文學獎,比如西班牙語的塞萬提斯獎,英語的布克獎,法語的龔古爾獎,德語的畢希納獎,都是一次頒給一個人或者一部作品,寧缺勿濫。
西方講究個人主義,中國講究集體精神。文學獎來到中國,需要符合中國國情。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作家更加多,如此“拿來”,導致的結(jié)果便是,別人有的我們也有,并且更多。本屆魯迅文學獎,共計有32位作家、詩人、散文雜文家、理論批評家和翻譯家獲獎,濟濟一堂,歡樂祥和。
中國有句古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戲曲里,關公戰(zhàn)秦瓊,圖一個樂子。文學史上,李杜光芒長,掐了無數(shù)架,至今無結(jié)果,反而傷了和氣壞了臉面。西方的文學獎項,在評獎或頒獎的過程中,總會有無數(shù)新聞,媒體報料、揭黑幕,評論家站隊、品頭論足。每個獎項每次評獎,幾乎都在爭議中完成。中國講究團結(jié)奉獻,一團和氣,因而,中國的文學獎,“悄悄的公布了,正如悄悄的評完了,揮一揮獲獎證書,不帶走一片云彩!
“悄悄”是中國傳統(tǒng),所謂“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俗話說“悶聲大發(fā)財”是也。中國的另一個傳統(tǒng),便是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俗話說,請客吃飯,寧落一村,不落一戶;僧多粥少,便把蛋糕做大。中國的文學獎,前有茅盾文學獎,專門獎勵長篇小說佳作。然而,能夠?qū)懽鏖L篇小說的作家畢竟還是少數(shù),于是就有了魯迅文學獎,疊床架屋,分門別類,一網(wǎng)打盡,皆大歡喜。話又說回來,中短篇小說、詩歌、翻譯、雜文、文學理論等等,魯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魯迅文學獎包羅萬象,也是理所當然,不像茅盾,只會寫長篇小說。
中國有句口號,人多力量大,喊了很多年,還將繼續(xù)喊下去。人多帶來的后果,便是聚義廳的凳子要多買幾張,獲獎證書多準備一些。人在江湖漂,南來北往都是客,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魯迅文學獎七個門類,每個門類獲獎者四五人,便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文學的人多力量大。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多固然是現(xiàn)實,力量大卻需斟酌。中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一些領域很繁榮另一些領域很匱乏,譬如文學,什么文學都缺,惟獨不缺作家,當然也不缺文學獎或獲獎者。
回到開篇的那個問題:中國文學距離諾貝爾文學獎還有多遠?具體距離不好說,十萬與八千也沒有分別;所能預測的只是,等到中國的文學獎只能評出一個獲獎者,或者評不出獲獎者的時候,中國文學距離諾貝爾文學獎,就近了一步。
□王文佳(廣州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