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22日電 身為中國人,就應該懂中文字,你又認得幾多個?據(jù)香港明報報道,有網(wǎng)民在網(wǎng)上搞“最難漢字”評選活動,選出21個一般人不認識的生字候選,個個令人摸不著頭腦。
發(fā)起評選的英文網(wǎng)站“Hardest Chinese Ever”選了21個字供網(wǎng)友投票,其中解“驅(qū)魔”的字,暫時得票最多。
在眾多生字中,有一字(圖1中第3個字) 被使用至今,是陜西一種特色面食,普通話讀“biang”第二聲,關于其來歷則有多種民間流傳版本,其中之一是秦始皇有一日吃厭了山珍海味,太監(jiān)到街上買了這碗平民小吃,反令他胃口大開,他覺得既然已成為“御用”食物,再也不能令平民如此輕易吃到,就御賜一個字形復雜的名,有意令平民難以寫出此字。關于此字的寫法,亦有口訣可記:“一點一橫長,言字當中梁,兩邊水裊裊,中間一匹馬在扛;東邊長,西邊長,心作底,月搭墻,關公出來踢一腳,婆婆出來戳一刀,一個小孩飛上墻!
面對21個“最難漢字”,就連漢字學專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語文導師張錦少亦只懂表中第14個字,其它均需查字典。他說,眾字中不少是生僻字、古字,即是日常生活不常用的漢字,“這些字不用太考究,因為認識也沒有用,日常根本不會用”。
張錦少說,至今無正式統(tǒng)計共有多少漢字,國內(nèi)較通行的大型字典《漢語大字典》收錄5.4萬字,《中華字海》更達8.5萬個。根據(jù)中大人類認知跨科比較研究室的“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頻率統(tǒng)計”,80至90年代兩岸三地常用漢字約有4600至4900個。香港前教育署編制的《常用字字形表》則收字共4759個,綜觀中小學生所識的漢字約應有3000至4500個。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周國正也表示,雖然世上有6萬至8萬漢字,但多為不常用的,“好多字,除了在字典之外,你一生都不會遇到”。他說,一般人至中學畢業(yè)時雖僅認識3000多個漢字,但已夠看懂一般書刊98%內(nèi)容。
周國正說,中文需要不同詞語組合表達,故學懂字,不代表中文運用能力高,懂得造詞才是重要。他說:“例如‘素服’一詞,并非指樸實的服裝,而是指孝服。我們不可以只憑字,就解釋其意思!庇终f,有些字是以前王帝的名字,其臣民不能用,有些艱深的字則來自樂譜,在歲月流逝下,均已流失于日常生活。(林迎、曾媚、彭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