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4日)零時,天涯社區(qū)、漢網(wǎng)、秋雁文學社區(qū)等20余家知名網(wǎng)站聯(lián)合發(fā)布倡議書,建議北京2008年奧運會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服飾禮儀——“深衣”作為北京奧運會禮儀服飾,并將漢族傳統(tǒng)服飾漢服作為中國代表團漢族成員的參會服飾。在該倡議書簽名的百人中,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四川大學的數(shù)十位教授、博士、碩士,也有來自河北明德學堂、加拿大多倫多漢服復興會等民間機構的文化界人士。
活動的第一發(fā)起者,河北明德學堂堂長傅路江昨天下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當他看到北京奧運中國代表團禮儀裝備設計大賽啟動的消息時,在華夏復興網(wǎng)發(fā)表了《奧運會應該有我們的聲音與符號》一文,短短幾個月里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與支持,經(jīng)過討論與策劃,推出了這一倡議。該設計方案已提交北京奧組委。
倡議書全文
敬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華夏民族同胞:
華夏民族向來是熱情好客的民族。北京奧運會上,我們將迎來世界各地的朋友,我們應該拿出東道主的熱情,穿上我們民族的節(jié)日盛裝,施以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讓華夏民族的熱情與風采永遠給客人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北京奧組委發(fā)出了“世界給中國十六天,中國應還給世界五千年”的豪言壯語,令人振奮。中國,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總和;華夏民族,以自古相傳的華夏文化把海峽兩岸以及世界各地的同胞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我們要展現(xiàn)給世人的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是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文化精神,是我們今日的成就與未來的理想。一個完善的民族,必然有獨特的個性;一個有長久魅力的民族,必然有悠久而燦爛的文化;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必然有自尊自信和真誠。因此,我們不僅要展現(xiàn)與世界相同的一面,更要展現(xiàn)中國獨具風采的一面。展現(xiàn)出我們民族的自尊自信、彬彬有禮。讓人類的文明在這里交會、融合!
國際奧委會對北京的評估報告的結論部分指出:“在中國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留下獨一無二的奧運遺產”。在中國北京申奧代表團陳述中,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先生指出:“北京的奧運會將為北京、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一份獨特的遺產!(見《中國北京申奧代表團陳述全文》)如何使這份獨一無二的遺產盡量減少日后的遺憾,是需要我們現(xiàn)在就考慮的問題。
無論奧運會在哪個國家舉行,無不盡力展示本民族的獨特風采。我們民族的風采如何展現(xiàn)?服飾和禮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服飾,是人的第二皮膚,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身穿民族服裝,民族的自尊自信、獨特風采由此得以展現(xiàn)!禮儀,是待人接物的重要形式,穿上民族的禮服,采用民族禮儀,體現(xiàn)著民族的尊嚴,也體現(xiàn)著對客人的尊重!因此,奧運會上采用什么樣的服飾和禮儀,應該給以格外的重視。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xiàn)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團結人民、推動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zhàn)以及各種復雜環(huán)境屹立不倒、歷經(jīng)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禮儀服飾是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
我們正處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的大潮之中,我們應該成為弄潮兒,而不應該在大潮之中任其沉浮,更不應該在大潮中被淹沒;我們正處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環(huán)境之中,華夏文化這一元的興盛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提升,需要形式,也需要內容。“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我們高興地看到:今年的兩會上, 政協(xié)委員葉宏明提議,確立“漢服”為“國服”;人大代表劉明華建議,應在中國的博士、碩士、學士三大學位授予時,穿著漢服系列的中國式學位服(3月11日中國新聞網(wǎng));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wǎng)站上的漢族頭像已經(jīng)修改為身穿漢服的形象;在大陸和臺灣兩地以及海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日本、加拿大等地,出現(xiàn)了眾多宣傳深衣與漢服的網(wǎng)站,很多同胞不僅宣傳著深衣與漢服,而且把中華服飾和禮儀帶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之中。所以,在奧運會上,中國人身穿深衣、漢族成員身穿漢服出場,就是落實到現(xiàn)實之中。
我們歷來以“華夏民族”自稱,也以“華夏”而自尊自信,那么,我們?yōu)槭裁唇凶觥叭A夏”?《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薄蹲髠·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币虼,如果不能展現(xiàn)我們的民族服飾之美,我們將愧對于“華”字;不能展現(xiàn)我們的民族禮儀,我們將愧對于“夏”字。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彼,我們不能不重視我們的衣冠,不能不重視我們的禮儀。只有這樣,五千年的華夏文化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這樣才更符合十一五文化發(fā)展綱要的要求。
怎樣把華夏服飾和華夏禮儀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我們倡議如下:
一、把“深衣”作為華夏民族“禮服”
穿著人員和場合:開幕式、閉幕式上的中國運動員隊伍,整個奧運會期間的禮儀服務人員;蛘咴陂_幕式上出現(xiàn)深衣方陣。
為什么要選擇“深衣”作為華夏民族的“禮服”呢?因為華夏民族的禮服至少應該具備這樣四項條件:第一,應該是與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持久相伴的服飾,而不是某個時代所流行的服飾;第二,應該是最能體現(xiàn)華夏文化內涵的服飾,而不是只求華美的時裝;第三,應該是代表華夏民族整體形象的服飾,而不是某個群體形象的服飾;第四,應該是具有華夏民族獨特風格的服飾,而不是各民族乃至世界各國服飾的拼湊組合。能夠完全符合以上四項條件的,只有一項最佳選擇,那就是“深衣”!
深衣創(chuàng)始于黃帝軒轅氏時代(有非常確切證據(jù)的也可以追溯到商朝),一直到明朝結束,都是中華民族服飾中最主要的一種;深衣不是某個朝代的服飾,也不是56民族中某個民族的服飾,在《禮記》中專門有《深衣》一篇加以記錄。因此,只有深衣足以代表華夏的服飾傳統(tǒng)。由于我們一直重視文化傳承,重視歷史的延續(xù),使得這種歷史悠久的衣服在中國不但延續(xù)了兩千多年,而且在明朝已經(jīng)把“深衣制度”跟隨“家禮”寫入了官修的《性理大全》,作為每個學子的必修課,從而也使之成了民間節(jié)日慶典、冠婚禮儀所必備和習見的服裝。
“深衣”的影響,不僅在中國,而且影響到東方很多國家。僅從服飾而言,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都是源于華夏服飾。比如,日、韓、越等國家地區(qū),由于歷史上屬于中華文明圈,所以他們的服裝也是交領右衽,寬袍大袖,與我們一樣,體現(xiàn)了東方文明的一致性,和華夏民族當年的精神影響力。但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地區(qū)卻是在宋明時代奠定其服飾形態(tài)的,所以他們的服裝用古代的術語叫做:直身(也叫直裰、道袍),與華夏深衣屬于同源而異流。
深衣是最能體現(xiàn)華夏文化精神的服飾。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口寬大,象征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征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征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xiàn)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guī)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因此,把深衣作為華夏民族的禮服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選擇。除此之外,任何“創(chuàng)造”出來的服飾,都無法包含五千年的華夏文化內涵;56民族中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都無法代表華夏民族的整體。因此,建議華夏民族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在入場式、閉幕式上身穿深衣,司儀及禮儀人員等也身穿深衣。至少應該有深衣方陣。
在奧運期間,我們應該向全國人民倡導全國人民身著華夏民族最具特色的服裝——深衣,尤其是北京市民以及觀看比賽的市民、華僑。當然,觀眾、市民的服裝幷不在奧委會考慮之列,但卻是可以通過倡導,借助市民的愛國熱情而迅速傳遞的!我們作為奧運的東道主,作為一個五千年歷史的禮儀之邦,應當首先有一種主人翁的意識,就像古代的迎接大賓——主人會穿上自己最好的禮服!讓客人永遠難忘。
二、把“漢服”作為漢族的服飾
穿著人員與場合:漢族同胞與其他55個民族同時出場時。倡議漢族同胞穿漢服。
深衣代表華夏民族的形象,漢服代表漢民族的形象。漢服,是從深衣發(fā)展演化而來。先秦兩漢時期,人們通常用“衣冠”來指稱華夏之服。故而中國享有“衣冠古國”的美譽。“漢服”一詞的記載最早見于《漢書》:“后數(shù)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這里的“漢”主要是指漢朝,是指漢朝的服裝禮儀制度。
所謂“漢族”的形成,直接與漢朝有關。正如胡人傳統(tǒng)服飾叫“胡服”,漢人傳統(tǒng)服飾也就有了相對應的名稱“漢服”。所以,后來這個詞匯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tǒng)服飾。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對漢人傳統(tǒng)服飾的稱呼,進而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征。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執(zhí)政者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后,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痹蕖哆|史》時,甚至專門為漢服開辟了一個“漢服”條。從此來說,“漢服”中的“漢”本來幷非指現(xiàn)在所說的“漢民族”,而是指“漢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深衣”是漢朝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的,“漢服”則是從漢朝開始才有的名稱。
我國有56個民族,至今有55個民族依然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可嘆的是惟獨占華夏民族人口比例超過90%的漢族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服飾,實在是不可思議!漢族不是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只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種服飾才從清朝開始中斷了三百六十余年。有鑒于此,誠請奧組委在本次千載難逢的時刻,提倡漢族同胞身穿漢服,以此解決漢族的民族服飾問題。
三、華夏人士,行我華夏之禮:拱手作揖
“禮”分為禮義和禮貌兩個方面,禮義是禮的內在含義,禮貌是禮的外在形式!抖Y記·曲禮上》說:“禮從宜,使從俗。夫禮者,所以定親疏、絕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蔽覀冎馈叭煌Y”,所以,禮儀的形式可以變通,但是,禮儀的內在含義卻不能變,我們的民族不能沒有自己民族的禮儀形式。
當我們國家的人員到別的國家訪問時,我們尊重當?shù)氐亩Y儀形式,這是對其他國家的尊重;當別的國家的代表到中國訪問的時候,采用中國禮儀也是對中國的尊重。如果我們拋棄自己民族的禮儀,在國內也采用外族禮儀形式,那不僅是我們對本民族禮儀的不尊重,也無法體現(xiàn)我們民族的自尊自信。
使用華夏民族的禮儀形式,是“自強不息”的體現(xiàn),出國時尊重對方的禮儀形式,是“厚德載物”的體現(xiàn)。我們一直以“禮儀之邦”自許,卻在本國之內的重大場合使用外族的握手禮,放棄華夏民族流傳了數(shù)千年的禮儀形式,我們無法再自許為“禮儀之邦”。所以,建議用華夏禮儀中非;镜墓笆肿饕径Y作為我們的禮儀形式。(男女施此禮時,所不同的只在于:男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以上倡議,是我們作為華夏民族的成員而鄭重提出的,殷切期望著奧組委和國家政府予以斟酌,殷切期望著華夏民族同胞給以熱情支持。(趙宗來 執(zhí)筆)
附件:聯(lián)署人名單
張婷婷(南京大學博士)
王寧邦(南京大學博士)
孟 欣(中科院博士)
謝利子(中科院博士)
林夷山(四川大學博士)
袁 鵬(北京大學博士)
陳瑞川(北京大學博士)
盧憲英(中國人民大學)
蔡洪波(北京某大學博士)
盛志強(北京某大學博士 )
吳思忠(北京某大學博士)
鄧菡彬(博士)
呂兆毅(教授,中農財智研發(fā)組織資深高級策劃專家)
湯俠聲(北京大學教授)
劉中文(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蘇州大學博士后)
張忠民(河北經(jīng)貿大學教授)
韓 星(陜西師范大學教授)
尹德翔 (寧波大學副教授,南京大學博士)
劉振偉(新疆師范大學副教授,蘇州大學博士)
陳愛中 (哈爾賓師范大學副教授,東北師范大學博士)
李 康 (哈爾賓師范大學副教授,哈爾賓師范大學博士)
張文德 (徐州師范大學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博士)
云惟利 Dr Woon Wee Lee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博士)
遲瑞芹(濟南大學副教授)
金 菡(濟南大學副教授)
趙宗來(濟南大學副教授)
韓 恒(鄭州大學講師,博士)
王 玉(濟南大學講師,在讀博士)
鮑懷敏(濟南大學講師,在讀碩士,漢風唐韻漢服工作室負責人)
呂晨紅(濟南大學講師,在讀碩士)
李勇剛(北京大學碩士)
崔海鷹(碩士)
宋立林(碩士)
海麗娟(碩士)
楊兆凱(碩士)
陳景強(碩士)
王 璠(碩士)
蔣 慶(陽明精舍山長)
王財貴(教授,博士,臺灣漢學教育協(xié)會理事長)
王希賢(曲阜孔子學堂校長)
高士濤(河北省國學研究促進會負責人)
傅路江(河北明德學堂校長)
吳孟恩(河北省振興中華文化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
李道基(蓮花池書院院長)
柳河東(當代儒學網(wǎng)站長)
段炎平(洙泗書院網(wǎng)主編)
錢元祥(加拿大多倫多漢服復興會會長)
嚴 杰(加拿大多倫多漢服復興會副會長)
楊儁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古琴協(xié)會會長)
湯傳忠(明德天下國學社社長,企業(yè)家)
黃志宵(溫州儒學研究會理事)
吳光同(吳門琴社副社長)
李清聯(lián)(中國作協(xié)會員)
周應之(上海孟母堂堂長)
蔣稚翼(東南畫院秘書長)
童緯強(新加坡華人)
申自強(禮儀專家)
賴鴻標(臺灣儒商)
孟 華(企業(yè)家)
袁 彥(企業(yè)家)
倪師韻(著名琴人,斫琴師)
高 佳(民間學者)
周北辰(民間學者)
肖先華(民間學者)
施 揚(青年學者)
沈志奇(青年學者)
李 明(青年學者)
林權勇(律師)
孫小青(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