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蟳埔有阿拉伯人后裔 “簪花”習(xí)俗琉球女人帶來(2)

2010年10月19日 15: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用海蠣殼蓋成的房子,當?shù)胤Q作“蚵殼厝”。特別是在老房子集中的村落,“蚵殼厝”一個連著一個,細細看去別有風(fēng)味。

  從距離江邊不過幾十米的村口沿山坡向上,一條不寬的街道一直通向山頂,路邊一幢幢三四層高、裝修氣派的洋樓鱗次櫛比,不少人家還在熱火朝天地蓋著樓,一座比一座高,這令來自北京的記者咋舌不已。鄭劍文向記者解釋:“村里華僑很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先是華僑在國外掙了錢,衣錦還鄉(xiāng),在村里蓋起樓房。如今村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家都開始蓋起房子來了——閩南這邊房子蓋得越高就越有面子。” 小小的漁村如今已經(jīng)寸土寸金,高大的房子之間幾乎沒有間隙。黃榮輝告訴記者:“蟳埔村一共有7000人,多數(shù)都留在了村里!

  然而就在小洋樓之間,記者見到了蟳埔的另一個特色——用海蠣殼蓋成的房子,當?shù)胤Q作“蚵殼厝”。特別是在老房子集中的村落,“蚵殼厝”一個連著一個,細細看去別有風(fēng)味。有些人家蓋新房的時候依舊選用海蠣殼做材料,不過裝飾的意味要超過就地取材的功能了。記者在村中走訪時就看到了一處新建的院落,外墻的上半部用海蠣殼填充,裝飾得非常漂亮。院子里面男人、女人分別圍著一個大桌子吃午飯,中間隔得很遠。女人們都插著滿頭的鮮花,根據(jù)記者幾天來了解的情況分析,這一天應(yīng)該是對這個家庭非常重要的日子。院子里正對大門的是祠堂,房子的女主人告訴記者,他們建這個院子花了30萬元,平時并沒有人住,這里只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姓黃的老先生說:“用海蠣殼蓋房子聽說也是從阿拉伯傳來的,古時這里阿拉伯海船很多,經(jīng)常停泊在港灣里,村里也有很多阿拉伯后裔!

記者手記

  幾天來,記者多方行走于蟳埔古老漁村之中,探尋搜索著千百年前留下的秘密,體驗了考古隊員的艱辛與快樂,甚至有些不能自拔。

  初到蟳埔,為它獨特的“簪花”風(fēng)俗和“蚵殼厝”建筑所傾倒。然而當記者漸漸走進蟳埔,卻從心底不斷涌出一種深刻的生命感悟。

  無論是將曾經(jīng)的墓殼用做建筑材料或干脆在皚皚白骨上建房居住,還是在院子中間的陰公宮里堆放大量尸骨,都曾令記者難以理解。大家都說當?shù)厝四懽哟,這恐怕沒錯,只是記者隱隱感覺,當?shù)厝诵闹杏兄环N不同于世人的生死觀——他們對死亡并沒有太多的恐懼和忌諱。在這里,記者更多地感受到了一種對生命的尊重。這大概與他們每日在風(fēng)浪中同自然搏斗,生死難料有關(guān)。

  無論是對不知何時埋葬的“矮人”遺骨還是對大海中隨波逐流的逝去生靈,他們都充滿敬意,并將其視為大自然的一部分與之和諧相處。劉瀟瀟 

參與互動(0)
【編輯:蒲波】
    ----- 文化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