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訪臺期間,在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會面后宣布,將出借現(xiàn)藏于浙江省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前段“剩山圖”,參與明年7月至9月在臺北故宮舉辦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大畫家黃公望(1269~1354年)的代表作,清順治年間,宜興收藏家吳洪裕對之愛不釋手,彌留之際,讓人焚畫為他殉葬。幸好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字子文)從火中將畫搶救出來,但此畫已經(jīng)燒斷,成為一大一小兩部分。后經(jīng)人修補,較小部分被稱為“剩山圖”,現(xiàn)藏于浙江省博物館;較大部分則稱“無用師卷”,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今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溫家寶總理在答臺灣記者提問時便提到了《富春山居圖》:“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79歲時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zhuǎn)流失,但現(xiàn)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浙江)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看來溫總理的愿望很快就要實現(xiàn)了。
現(xiàn)在很多媒體報道時,都提到《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為“無用禪師”或“無用和尚”所作,《富春山居圖》也因此被稱為“禪畫”,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會。黃公望的這幅畫確實是為“無用師”所作,他在畫的提款上明確說:“至正七年,仆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于南樓援筆寫成此卷!钡盁o用師”的真正身份應(yīng)該是道士,不是禪僧。他的真名叫鄭樗。莊子《逍遙游》上說:“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薄伴恕笔且环N樹,因為不成材,所以沒有人去砍伐它,它因無用而長久。
無用師,姓鄭,名樗,字無用,號散木,他的名、字、號,均典出《莊子》,跟佛教沒有什么關(guān)系!盁o用師”鄭樗是元代著名全真道士“金蓬頭”(1276~1336年)的弟子。“金蓬頭”原名金志揚,號野庵,因!芭铑^一髻”,人呼“金蓬頭”。黃公望其實也是“金蓬頭”的弟子,他與鄭無用算是同門師兄弟。
黃公望,其實本來也不姓黃,原名陸堅,有史料記載他少年時父母雙亡,過繼給一位被稱為“黃公”的老人。這位黃公說“黃公望子久也”,所以為其取名黃公望,字子久。黃公望成年后為官,后被誣下獄,年近50時才從監(jiān)獄出來。出獄后,黃公望自號“大癡”。他先來到蘇州,把他在蘇州居住的房子稱做“三教室”。三教,即取儒、釋、道三教之意。不過黃公望最為鐘情的還是道教,自稱一峰道人、大癡道人、井西老人和凈墅等。他還加入道教全真派,在書法、詩歌、散曲等方面都很有造詣。黃公望是50歲的時候才開始真正學(xué)畫的,他的山水畫老師是趙孟頫。趙孟頫也是一位跟道教極有淵源的人。凡是練習(xí)過書法的人,大概都臨摹過趙孟頫的《張公碑》!稄埞肥勤w孟頫為北京東岳廟張留孫道長所作。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稱水晶宮道人,與當時著名道士來往密切。
雨山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