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油價回調良久后,終于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有了些許觸動。據報道,中國最大的成品油銷售企業(yè)——中石化近日下調大區(qū)公司0號柴油內部調撥價150元人民幣/噸(含稅)。業(yè)界將其視為成品油零售價或將下調的信號。
國際油價自今年7月中旬步入下降通道以來,已3月有余。從最高的140美元/桶,到近期相繼跌破每桶80美元和70美元大關。由于國際經濟形勢轉而衰退,短期內油價頹勢難改。然而,在此期間國內的油價卻如堅冰一般僵化,遲遲未對國際油價變化作出價格下調的反應。中石化此次下調內部調撥價似乎令業(yè)界看到了成品油降價的希望,但問題是,這一希望能否成真?為何時至今日成品油才有松動跡象?如果國內油價隨國際市場下跌,那么跟跌的幅度會有多少呢?
產生這一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價格尚處于行政管理之下,尚未進入市場化軌道。市場價格歷來都是最天然而有效的“調控工具”,我國成品油價格長期與國際油價脫軌的局面,十分不利于產業(yè)結構的升級與優(yōu)化,成品油價格改革不宜推遲。
在行政管制下,這些關于成品油價格的疑問似乎無法通過金融形勢判斷和供求數據解讀進行準確的預測,國內油價的走向猶如“霧里看花”。在此前我國CPI漲幅高企時期,包括成品油等在內的多種資源產品價格的調整成為敏感話題。為避免通貨膨脹惡化、緩解居民通脹預期,油價一直在行政管制下維持低位水平,而不顧國際油價如何“波瀾壯闊”地高漲。
其實,這種有悖市場平衡供給的管制,卻在非價格領域帶給消費者新的問題:盡管國內成品油價格并未隨海外市場一起上揚,但價格管制的結果直接導致各地“油荒”現象頻頻出現,增加了社會生產的直接成本,消費者更是承擔了等待、尋找的時間成本。更進一步講,財政每年投入巨資補貼油企因價格倒掛而形成虧損的結果是,行政呵護扭曲了市場價格,反而對資源浪費形成了一種隱形的鼓勵。
顯然,成品油價格改革已然箭在弦上。事實上,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良機已現。數據顯示, 9月份CPI上漲4.6%,增長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當月PPI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這兩個指標漲幅回落的趨勢表明,未來物價上漲壓力將會有所減弱,保增長已經成為宏觀調控的當務之急。
在這一經濟格局下放開對油價等資源價格的行政管制,將大大降低此前對助長經濟過熱風險的擔憂。況且,據測算,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煉油業(yè)務的盈虧平衡點分別約為每桶95美元和88美元,均高于現在的國際油價水平。若油價現在實現與市場機制的接軌,油企將有一定的空間緩釋定價機制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油價的每次調整,無論漲跌都會引發(fā)市場的各種爭議。與其讓這種尷尬的局面一再上演,不如徹底改革成品油的市場定價機制,盡早實現國際原油價格和國內成品油價格的直接接軌。從當下國際油價與國內經濟形勢看,這一改革恰逢難得的良機,當盡快推行實施。(作者馬紅漫,經濟學博士)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