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院,免费A级黄毛片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龔方雄:CPI或將繼續(xù)下調 通縮最嚴重時刻已遠離(2)
2009年05月12日 10:06 來源:廣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物價預期:近期繼續(xù)回落,未來上漲壓力大

  對于物價未來走勢,唐建偉表示,近期食品和非食品價格仍處下降通道,上半年物價負增長將延續(xù)。首先,由于豬肉價格在我國CPI中占有較大權重,近期豬肉價格下降主導的食品價格回落仍將持續(xù)。其次,由于實體經濟需求的恢復仍需要時間,短期內非食品價格仍將處于負增長階段。

  不過,隨著CPI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下半年國內需求的逐步回升,物價降幅將趨緩。同時,由于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仍有上調的空間。另外,國內投資增長也可能推動部分生產資料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在這些新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國內物價可能重回正增長,全年物價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

  唐建偉還提醒道,按照經濟運行規(guī)律,貨幣供應量的高增長對物價的推動作用有一年左右的時滯,因此明年通貨膨脹重新抬頭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其次,近期豬肉的持續(xù)下跌已經出現“豬賤傷農”,而豬肉供應量的減少將導致我國物價的“豬周期”再次出現(2006年上半年全國豬肉均價跌至每公斤10元,豬賤傷農讓不少養(yǎng)殖戶揮淚大量宰殺母豬,而到2007年上半年,由于供應減少,豬肉價格開始瘋漲,并推動國內CPI的持續(xù)上升,這就是中國經濟中的“豬周期”)。

  花旗銀行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彭程預期PPI將在未來幾個月里穩(wěn)定下來,因為政策刺激導致的需求將限制通縮的下滑。不久前公布的4月采購經理人指數,已經顯示出工業(yè)投入價格的上漲趨勢。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表示,雖然接下來的幾個月內CPI還會繼續(xù)下調,但通縮的最嚴重時刻已經遠離市場。投資者已預計通脹時代很快又會回來。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指出,CPI通縮是暫時性的!敖洕碳び媱澓唾J款的強勁增長應該會逐漸推高生產者價格并對CPI造成上行壓力。”

  政策預期:放松性貨幣政策仍將繼續(xù)

  花旗銀行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彭程分析稱,目前的通縮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然而,鑒于流動性的激增,進一步的寬松是有限的;ㄆ煺J為,14%~15%的存款準備金率仍然太高,可能會下調。

  唐建偉也表示,在經濟數據沒有根本好轉之前,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基調應該保持。考慮到加息是應對物價上漲的主要工具,所以在近期流動性比較充裕的背景下,央行不宜再將利率水平調得太低,以免將來通脹預期再起之時加息步伐恐難及時跟上。唐建偉還建議,當前要穩(wěn)定國內豬肉等食品價格,急需建立和完善敏銳的調控和防控機制。

  是否降息有爭議

  美林銀行預計今年不會有超過54個基點的降幅,因為在信貸快速增長及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下中國的通縮壓力很小。

  不過,摩根斯丹利亞太區(qū)首席經濟學家王慶預計今年第二季度還會有27個基點的降息。而貨幣政策還會保持放松狀態(tài),直至經濟出現確切的恢復。但快速增長的貸款及股市的復蘇令立即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緊迫性減弱。

  龔方雄也認為利率仍有下降的空間,因為降息能降低儲蓄率并刺激消費。而存款準備金率會在下半年新增貸款冷卻時進一步下調。

  基金觀點:數據對股市的影響屬中性

  基金公司普遍認為翹尾因素是導致4月CPI和PPI同比降幅較大的主要原因,因此,通縮正在緩解,未來通脹可能性正在加大。

  交銀施羅德固定收益部總經理項廷鋒指出,去年4月物價基數較高,導致4月翹尾因素的負面影響較3月增加了10個基點;其次,由于去年同期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加上今年突然暴發(fā)的甲型流感,4月豬肉價格同比大幅下跌28.6%。而5月份這兩個因素延續(xù)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對于未來的貨幣政策,基金公司看法不一。項廷鋒表示,由于央行開始警惕可能存在的通脹隱患,以及宏觀經濟回暖因素明顯增多,央行還需要進一步地觀察,不會出臺實質性政策,比如降息。匯豐晉信也認為,近期不會出臺降息措施。

  而富國基金表示,由于經濟是否能持續(xù)反彈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年內貨幣政策仍可能保持寬松態(tài)勢,未來并不能排除降息的可能。

  就股市來說,匯豐晉信指出,這次數據對股市的影響是中性的,通縮緩解的趨勢將有助于政策導向受益板塊、周期復蘇受益板塊以及通脹受益板塊的表現。信誠基金研究副總監(jiān)胡喆認為,如果通脹預期走強,未來消費類主題或存在投資機會。(吳倩)

【編輯:高雪松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