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把涉案金融機構的投資程序列入調(diào)查范圍
12月16日,紐約大雪紛飛,曼哈頓中城的唇膏大廈(Lipstick)看起來冷冷清清。
伯納德莫道夫投資證券公司(下稱“莫道夫公司”)所在的17、18、19樓都還亮著燈,大廳的保安不讓記者上去。只是說上周五來了一群人在這里紛紛擾擾,也就是當時一些投資莫道夫公司的個人投資者,來這里跟公司的接待人員發(fā)生了爭吵。除此之外,也沒有什么動靜。
納斯達克前主席、莫道夫公司創(chuàng)始人伯納德·莫道夫涉嫌欺詐案,已經(jīng)成為世紀大案,500億美元的金額使得受金融危機打擊的華爾街再次受到震動。這個一直以來在華爾街廣受尊敬的人物,居然一直在欺騙世人。
負責調(diào)查此案的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的高管哈百克 (Stephen Harbeck)在接受《第一財經(jīng)日報》采訪時說,已經(jīng)委派信托部門在一天之內(nèi)接管了莫道夫公司,保護了所有的記錄,控制了全部的賬戶。
“從我們的發(fā)現(xiàn)來看,這些賬目一片混亂,”哈百克說,“有很多賬目和客戶的實際財產(chǎn)根本不符!
哈百克說,此案還在調(diào)查之中,更多的細節(jié)隨著調(diào)查的進展將會披露。說到為什么那么多的投資人,包括富有的個人投資者甚至著名金融機構都深陷騙局,哈百克說:“他(莫道夫)是一個很好的銷售人員,他能夠讓人們相信他,而實際上他一直都在造假!
其實,近年來莫道夫公司的疑點不斷出現(xiàn),包括該公司不同尋常的穩(wěn)定回報,以及為其工作的幾近于皮包公司的審計單位。一些紐約的投資者對此已經(jīng)有所警醒。但是更多富有的投資人——從佛羅里達的棕櫚灘俱樂部,到科羅拉多的滑雪俱樂部——都相信了莫道夫,將自己的大量財富交給他管理。
“莫道夫案顯示了這種靠關系來投資的極大危害,”密蘇里大學法學教授兼前SEC基金律師布萊德(Mercer Bullard)對本報記者表示,“莫道夫案是典型的依靠個人關系來投資的案例!
可是莫道夫的受害者里不僅有富有的個人投資者,還有知名的金融機構、國際投行如法國巴黎銀行、日本野村證券、瑞士銀行等,匯豐銀行、皇家蘇格蘭銀行也都與莫氏聯(lián)系甚密。這些專業(yè)的金融機構應該有嚴格的監(jiān)管程序以及專業(yè)知識,為何還是落入莫道夫的彀中?
“因為這些大的金融機構具體怎么投資還是由個人來決定的,”布萊德說,“也會有這種個人的偏見存在。” 布萊德說,問題是金融機構不同于個人投資者,應該有一套投資程序,對投資進行盡職調(diào)查,而且要為出現(xiàn)的損失承擔責任。那么,金融機構的投資程序現(xiàn)就應是一個調(diào)查的范圍——他們是否真的作了盡職調(diào)查,又到了何種地步?
“人們總是愿意相信有些人有超常的本領,”杜克大學的證券法教授考克斯(James Cox)對本報記者說,“有些人會有金手指能夠永遠賺錢。他們相信莫道夫就是這樣的人。這也是那么多人上當受騙的原因!
在不斷出現(xiàn)的疑點面前,莫道夫的騙局還能持續(xù)近20年之久,也是因為在市場好的時候,造假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當市場下落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要求撤資,騙局就無法持續(xù)。
巴菲特曾經(jīng)說過,只有當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那么,這次股市的低谷,不僅使莫道夫現(xiàn)出了“裸泳”真相,也讓那些素來為人“敬畏”的大金融機構,卸下了貌似嚴實的外衣。(馮郁青 本報特約記者歐陽融對此文亦有貢獻)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