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在選購理財新品時,面對著投資領域、期限以及收益率的種種差異,你也許會困惑:應當如何選擇呢?
據(jù)普益財富不完全統(tǒng)計,上周(2009年5月8日至5月14日)全國27家銀行發(fā)行了95款理財產品。
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產品:注意不同銀行的比較
本周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共發(fā)行了51款,其中,人民幣產品有33款。外幣產品有18款。
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的資金基本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投資者資金面臨損失的風險較低。在以往的理財產品中,投資者基本獲取了預期的收益,而本周僅有3款理財產品為非保本產品,你無需過多擔心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
投資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主要是管理流動資金或者短期資金,因此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資金的閑置期和理財產品期限需要做到相匹配,也就是說兩期限應相差較小。本周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投資期最短為7天,最長為6個月,你有著較為寬泛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慮期限的基礎上選擇收益水平較高的理財產品時,主要在于選擇銀行,因為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水平相差較大。本周收益水平前列的民生銀行發(fā)行的非凡理財“財富新干線”第三期理財產品,其3個月和6個月理財產品收益水平均高于其他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分別為2.1%和2.4%。
具體來說,中國銀行7天期理財產品收益水平高于中國建設銀行28天期理財產品,地方性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水平高于部分國有以及股份制商業(yè)銀行。
此外,需要關注這類理財產品的銷售期,由于理財產品期限較短,如果銷售期較長,并且在銷售期銀行一般支付活期利息,投資者資金的獲益能力有所下降。例如,中國銀行7天期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期限只有7天,但是理財產品銷售期也長達7天,對于在銷售期首日購買的投資者來說,資金的投資期限超過14天。
總之,這類理財產品適合擁有閑置資金或者需要對資金進行短期管理的投資者。
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利率風險逐漸消失
本周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發(fā)行了27款,除1款理財產品為保本產品外,其余理財產品都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13天,最長為1年;在預期年收益率方面,最高為4.2%(340天),最低為1.8%(18天)。
在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風險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但是不必過于擔心信用風險,商業(yè)銀行在選擇理財產品的借款人時有著較為嚴密的風險控制體系。
利率風險在前期則表現(xiàn)較為突出,導致理財產品未能實現(xiàn)預期收益或者提前終止,這主要是由于央行多次降息,并且降息幅度較大。
目前,我國利率已經(jīng)處于較低水平,經(jīng)濟出現(xiàn)一定復蘇跡象,并且后期可能出現(xiàn)通貨膨脹,因此央行降息的可能性較小。央行不再降息,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的利率風險也將消失。
投資者在選擇這類理財產品時,與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一樣,重點關注理財產品的期限和收益率。這類理財產品適合穩(wěn)健型投資者。
結構性理財產品:讀懂產品設計條款尤為關鍵
本周發(fā)行的9款結構性理財產品中,8款均為外資行發(fā)行。其中,有4款設置了95%或者90%的保本線,本金到期存在一定損失的風險。在選擇結構性理財產品時,應關注:一是本金保障程度,是否100%保本;二是掛鉤標的;三是收益設計條款。
在目前市場環(huán)境下,多數(shù)掛鉤標的均為“中國概念”,然而在掛鉤標的中、短期內出現(xiàn)多家產品掛鉤同一標的。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你認為香港盈富基金是不錯的掛鉤標的,理解收益設計條款則顯得尤為重要。
以荷蘭銀行“香港盈富基金”掛鉤結構性存款第二期和花旗銀行1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帳戶掛鉤盈富基金理財產品為例。
首先,荷蘭銀行理財產品到期95%保本,而花旗銀行理財產品100%保本。
其次,在收益設計中,荷蘭銀行理財產品設定了兩種收益情形:第一是在觀察期內所有交易日,如果參考價格都小于上限價格(期初價格的120%),則理財產品到期資金額為95%本金金額+(期末價格/期初價格-1)×本金金額,最低為95%本金金額;第二是在觀察期內任意交易日,如果參考價格大于或等于上限價格則為101.5%本金金額。
花旗銀行理財產品設定了三種收益情形:一為在產品期間,只要掛鉤基金絕對表現(xiàn)從未大于20%,到期就可獲得3.7%+(50%×掛鉤基金期末絕對表現(xiàn));二是在產品期間,如果曾有一個交易日掛鉤基金絕對表現(xiàn)高于20%,但從未大于40%,則到期就可獲得3.7%的投資收益率。三是在產品期內,其他情形下,到期收益率為0?梢钥闯觯商m銀行產品是觀察盈富基金單邊表現(xiàn),并設定了上漲限價;而花旗銀行則主要觀察盈富基金在產品期內的波動率。(西南財經(jīng)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