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视频在线手机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工信部研究船企兼并重組 將加大財稅信貸支持力度
2009年09月04日 09:1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2010年之后的兩三年內,我國的造船設施可能出現一半左右的產能過剩。針對這種狀況,工業(yè)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è)司船舶處副處長王蓉昨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透露,工信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船舶企業(yè)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初稿已經制定,可能今后會加大財稅、信貸政策對兼并重組的支持。

  王蓉稱,由于各部門的意見還不統一,具體的政策措施方向還不明朗,指導意見何時出臺也不確切,但相關部門領導已要求加快進度?偟膩碚f是要降低企業(yè)間兼并重組的成本,提高造船產業(yè)集中度。

  產能過剩產業(yè)集中度不增反降

  “上一輪造船投資熱讓我國的造船產業(yè)集中度不僅沒有進一步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小而分散的產業(yè)格局沒有改變。”王蓉說。

  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我國規(guī)模以上船舶工業(yè)企業(yè)1776家,手持訂單量2億載重噸,其中央企和地方企業(yè)各占一半。

  王蓉說,從2003年到2008年的5年間,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集團造船產能不斷的提高,大量社會資本進入造船領域,地方企業(yè)發(fā)展迅猛,中小企業(yè)遍地開花,目前新建船廠手持訂單占到總量的半數。

  目前,我國已建成和在建的5萬噸造船基礎設施有91座和95座,是2003年的8倍,其中地方企業(yè)5萬噸級以上設施分別達到58座和78座,產能3370萬噸,是2003年的10倍以上,地方船舶企業(yè)發(fā)展速度超過船舶工業(yè)平均增速。

  王蓉表示,上述造船基礎設施中能夠建造30萬噸以上的達35座,根據新接訂單和未來趨勢分析,2010年之后的兩三年內造船設施可能出現一半左右的產能過剩。

  據她介紹,2008年韓國、日本造船產業(yè)集中度達到94.3%和64.9%,我國為52.8%;而2003年為74.21%。

  “今年前7個月,新接訂單787萬載重噸,相當于我國不足兩個月的產量。手持訂單不確定因素增加,撤單數量增加,企業(yè)又不愿意上報!蓖跞卣f道。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7月,國內船廠撤單量176艘,589萬載重噸,占到目前手持訂單3%。前7個月,我國新接訂單同比下降78%,手持訂單1.92億載重噸,比年初下降6%。

  王蓉說,手持訂單已出現了船東推遲接船的情況,特別是大部分訂單在新建的企業(yè)手中,面臨撤單和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很大。

  為應對產能過剩,王蓉稱,目前,工信部已經出臺了淘汰老舊船舶和舊油輪方案的初稿,相關部門正在進行第二輪征求意見。

  兼并重組 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對于目前的困境,王蓉稱,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推進產業(yè)結構調整,鼓勵兼并重組,支持兩大船舶集團及其他骨干集團重組,推動戰(zhàn)略聯盟,相互支持共同發(fā)展,可能會加大財稅、信貸政策對兼并重組的支持。

  此外,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不再興建新的船廠,如果興建大型專用設備要報國家批準。

  國家開發(fā)銀行大連分行經理劉海渤稱,預計下一步行業(yè)內的兼并重組并購會比較多,銀行將為企業(yè)提供并購貸款,支持有實力船企,骨干企業(yè)資源整合做大做強。

  近五年來,國內造船業(yè)平均增速超過35%,完成工業(yè)利潤總額283.4億,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集團的利潤占到一半以上。

  此前出臺的船舶工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中也反復提到了加大信貸支持。王蓉說,這主要是確保造船企業(yè)資金鏈不斷裂,希望銀行等金融機構從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兩方面支持,目前相關措施正在落實中。

  劉海渤表示,在穩(wěn)定船舶訂單上,銀行加大了出口買方信貸投放,而船企經營信貸,流動資金貸款短期信貸也很重要,以確保船企能采購原材料設備,保障按期交船。

  據王蓉介紹,我國有關建造和船舶抵押登記辦法已經出臺了,建造中船舶可以抵押登記融資,這擴大了船舶企業(yè)融資渠道,特別是地方企業(yè)。

  劉海渤稱,在建船舶抵押融資率可以達到80%,期限以中長期為主,5年~10年都可以做。

  此外,王蓉還透露,船舶產業(yè)融資基金已完成了組建工作,開始運作,這對買方信貸加大了扶持力度。同時,國家還將通過稅收優(yōu)惠,鼓勵金融租賃公司購買出口船中的棄船,解決我國當前船廠資金困難。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