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后期貸款的剎車并未能給銀行已經高漲的存貸比帶來多少改善,一季度末,民生、興業(yè)、深發(fā)展、中信、招行、浦發(fā)6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均超過了75%的監(jiān)管標準,其中民生銀行的存貸比更高達83.3%。
根據監(jiān)管要求,銀監(jiān)會給出存貸比的寬限期很可能在6月底結束,民生銀行也明確表示,將在6月底前把存貸比降低到75%。一家股份制銀行個人銀行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監(jiān)管非常嚴格,通過季末突擊拉假存款來達到監(jiān)管要求不太可行,銀行為了增加放貸能力,可能會掀起新一輪的吸儲大戰(zhàn)!
銀行吸存壓力巨大
銀行業(yè)公布的一季度業(yè)績報告顯示,六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超出了75%的監(jiān)管紅線。其中民生銀行的存貸比為83.3%,位列存貸比超出監(jiān)管上限的首位;興業(yè)銀行和深發(fā)展分別為80.08%和79.61%,緊跟其后。此外,中信銀行(存貸比77.9%)等銀行也有所超出。
對于外界傳聞銀監(jiān)會給的寬限期將在6月結束,一家股份制銀行個人銀行部負責人說,“今年由于實際負利率和存款活期化,商業(yè)銀行吸儲的難度大大增加。許多儲蓄存款分流到了房地產和股市等其它投資渠道。如果股市好起來,拉存款就更不容易了!薄澳壳氨O(jiān)管非常嚴格,通過季末突擊拉假存款來達到監(jiān)管要求不太可行,這種存款停留時間很短,對銀行沒什么用處。因此,銀行為了增加放貸能力,可能會掀起新一輪的吸儲大戰(zhàn)!鄙畎l(fā)展行長肖遂寧也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今年存款壓力確實很大。
據業(yè)內人士表示,迫于存貸比壓力,一季度有的銀行開始高息吸納協議存款。許多銀行都加大了存款營銷力度,存款返現、存款送禮、存抵貸等促銷活動屢見不鮮,各種存款類理財產品層出不窮,收益率也相當誘人。近期,保險公司大額協議存款由于受到眾多銀行追捧,利率也開始上浮。
另外,各家銀行為了吸收存款,紛紛在服務質量和產品上下功夫。建設銀行早前表示,在吸收存款問題上,更加著力于客戶基礎、渠道建設和產品創(chuàng)新,今年的績效考核指標做了很大改變,降低了當年(結果)績效指標的權重,提高了客戶、渠道和產品等過程指標的權重,后者的權重已經超過了1/3。深發(fā)展高管也在上周的季報發(fā)布會上表示,將零售存款作為零售業(yè)務經營的重要目標,不斷提高對客戶服務的水平,不斷開發(fā)產品滿足客戶需要,改善、提升網點服務和網絡服務,力爭使零售存款增長保持一個良好勢頭。
調整信貸結構是達標關鍵
由于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存款項目下資金減少,保證存貸比不超過75%的難度增加,迫使商業(yè)銀行要么更進一步加大吸儲力度,要么減少貸款。而攬存不易,減少貸款又會減少盈利,改善信貸結構成為銀行達標的首要選擇。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信貸部負責人說,銀行可能會在此期間收回一些比較大的項目的貸款,也可能置換為新增貸款;還可能將新增貸款用信托或相關融資渠道進行發(fā)放,將這部分業(yè)務放在表外;金融機構之間也可以通過合法的信貸資產轉讓,達到降低存貸比的目的。
“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相互轉讓雖然一定程度上是被禁止的,不過就現狀看,仍有很多合法的操作空間,如行與行之間對發(fā)信托理財產品等,雖然有一定的成本,但都不失為一種合法有效降低存貸比的方式!蹦硺I(yè)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準備金率上調將影響貸款能力
央行決定自2010年5月1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調整后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為17%。據統計,2009年底中國銀行業(yè)的超額準備金率是3.1%,上市銀行的準備金率大約在2.8%。在一季報兩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以后,上市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下降到大約2.5%!半m然目前銀行超額儲備金率比較高,實際上大部分銀行都會維持超額準備金率基本不變,很有可能從存放同業(yè)或者債券投資中抽取資金!迸d業(yè)證券分析師胡遠川在報告中指出。
根據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情況測算,此次準備金率上調將一次性凍結資金約3200億。“如果說前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后,商業(yè)銀行尚可以通過調整其資產負債表來規(guī)避對放貸的影響的話,那么經過三次共1.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之后,商業(yè)銀行通過調整其資產負債表來規(guī)避對貸款能力制約的空間將已經大為縮小,存款準備金率工具對貸款的實際制約就可以顯現出來了!辈澈WC券分析師房振明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分析,一季度新增貸款增長較快,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凍結部分銀行資金,這將從一定程度上起到進一步抑制貸款增長的目的。貸款數量的下降將對商業(yè)銀行的盈利能力形成抑制。(胡靜)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