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與9月份相比,共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占統(tǒng)計總品種的80%,其中黃瓜和西瓜漲幅最高。對于普通收入水平的大多數(shù)老百姓來說,大米、面粉、肉、蛋、奶、水果及蔬菜等一系列農產品的漲價,水電煤氣費的變貴,已經逐漸讓民眾吃不消。
多種食品價格上漲
11月2日,國家發(fā)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jiān)測情況。在監(jiān)測的31種產品中,近80%價格上漲。
本次監(jiān)測針對北京、上海、重慶等36個大中城市,監(jiān)測食品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產品。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與9月份相比,共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占統(tǒng)計總品種的80%,其中黃瓜和西瓜漲幅最高。
除了以上公布的食品種類之外,據CSI國內食糖現(xiàn)貨價格指數(shù)顯示,食糖現(xiàn)貨價格從去年最低不到3000元/噸漲價到今年10月28日的7387元/噸,破7000元大關,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不少受成本陡增影響的企業(yè),都在漲價或在計劃漲價中。一家糖果生產商華樂福公司的內部人士稱:“雅克今年以來已經連續(xù)3次漲價了,每次漲幅10%,我們也打算從下個月開始提價10%!
此外,由于農產品漲價,不僅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價格上漲,
國內市場的食用油出現(xiàn)新一輪上漲,部分地區(qū)引發(fā)消費者搶購。而隨著行業(yè)龍頭康師傅和古井貢酒分別調高旗下部分產品價格,相關的方便面和高端白酒行業(yè)也面臨漲價壓力。古井貢酒近日發(fā)布公告,決定從10月29日開始,對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系列產品的價格體系進行優(yōu)化與調整,具體上調幅度為5%至20%。而康師傅也已率先開始漲價,占銷售比例高達三成的“經典袋面系列”將漲價10%,每包的零售價從2元升至2.2元。其他系列方便面價格不變。
多種食品價格的上漲已經讓有的網友直接發(fā)出“現(xiàn)在還有不漲價的東西嗎?”的抱怨。對于普通收入水平的大多數(shù)老百姓來說,大米、面粉、肉蛋奶、水果及蔬菜等一系列農產品的漲價,水電煤氣費的變貴,已經逐漸讓民眾吃不消,F(xiàn)在食用油和面粉上漲,方便面廠商也吃不消了,暗自把每袋的面餅縮水了5到10克,價格上保持不變。
回想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物價經歷了3次較大的波動。第一次是從2003年1月CPI由負轉正后到2004年開始加快上漲,到7月份最高漲幅達到5.3%;第二次是從2006年3月到2008年4月,CPI由最低0.8%持續(xù)上漲至8.7%;目前一個階段的CPI是由2009年11月份由負轉正后到今年9月份上漲3.6%。
分析人士指出,從影響這3次物價波動的原因來看,均是由于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所導致的,都屬于結構性物價上漲;從持續(xù)的時間來看,第一次經歷了18個月的上升期,第二次為23個月,目前這次僅持續(xù)上漲10個月,且漲幅明顯低于前兩次。目前仍處于CPI上升階段的中期。
專家稱CPI警戒線應上調
央行發(fā)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指出,當前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仍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
誰是物價上漲的“元兇”?美元似乎難逃干系。作為全球主要定價貨幣,美元貶值引起原材料、石油和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極有可能引發(fā)全球成本推動性通貨膨脹。今年下半年,由于美元貶值,已經引起全球小麥、玉米和棉花等商品價格大幅度上升,有些品種的價格漲幅甚至已超過50%。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經濟發(fā)展和波動受國際共同因素變化影響的比例均已超過50%,這使中國很容易受到輸入型通脹的影響。
央行報告指出,受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因素影響,各經濟體政策退出較為謹慎,隨著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發(fā)達經濟體開始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全球流動性和貨幣條件仍將寬松,主要經濟體將持續(xù)放松貨幣刺激經濟的預期強烈,大量資金可能向增長較快的新興經濟體流入。在流動性充裕和通脹預期較強的大背景下,富余資金必然尋找各種途徑和出口,潛在的通脹壓力須高度關注。
就現(xiàn)在的形勢看,中國2010年面臨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全國范圍內的自然災害造成的糧食減產可能引發(fā)的一系列價格變動和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的市場資金的過分充裕所導致的是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不少分析人士建議針對此進行通貨膨脹的避險和保值。
實際上,自從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大規(guī)模的刺激政策之后,關于國內通貨膨脹的擔憂就一直存在。年初時,有專家用當時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不足3%的CPI(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的數(shù)字安慰民眾,稱不必過分擔心通貨膨脹。但到了5月,CPI增幅就超越了國際警戒線3%,而到了9月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3.6%,創(chuàng)下了23個月以來的新高。有人預計,10月CPI增幅將會進一步提高。但此時,也有專家站出來說,3%的警戒標準已不適用,應改為4.5%。
對于這樣的表述,有些人并不認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近日就表示,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若控制不當,會導致更高更快的物價上漲。中國CPI達到3%以上已經很高,不應提高通脹目標。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