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據英國《每日郵報》2007年12月31日報道,專家從1999年開始研發(fā)這款面向大眾的飛行汽車,2006年推出概念車,樣車現已在荷蘭問世,不久后將開始批量生產。這款飛行汽車,在陸地上就像一輛三輪機動車,最高時速可達200公里;在空中就像007系列電影《雷霆谷》里肖恩·康納利駕駛的小型旋翼飛機,最高時速可達190公里。
守住底線
未來的警察肯定特忙。
對于目前基本還在二維平面空間活動的小偷小摸就已經夠讓警察們頭疼了,未來再發(fā)展到空中,追捕行動將變得艱難——開個玩笑。
不過,飛行汽車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甚至有科學家預言,未來十年之內,將有25%的人開上飛行汽車。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這并不是難事,連雜交水稻都研究出來了,將汽車和飛機這兩個機械玩意兒Crossover一下并不困難。不過,涉及到的社會道德問題,卻不是那么好解決。
試想,你正在屋里睡覺,突然一睜眼發(fā)現窗外懸著一輛飛行汽車,會不會嚇一大跳?再想想,那些正苦于沒練成飛檐走壁功夫的神偷大盜們,因為有了飛行汽車,隨便就破窗而入,洗劫一空,多么可怕。又或者,人家也不是故意闖入你家的,只不過是因為飛行技術不好,一不小心撞進了你家廚房,打碎一堆鍋碗瓢盆……
難不成,咱們以后就只能跟住窯洞似的,都用水泥糊窗,再用個鐵網罩起來,終日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屋子里?
所以,即便是明天滿世界的汽車都變身成了飛行汽車,也未必能馬上上天入地。
首先,得規(guī)范了空中的交通,是不是要分層行駛,是不是要在空中規(guī)劃“馬路”,建立“收費站”,劃定“區(qū)域界線”;其次,如何保證居民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如何避免“偷窺狂”,如何避免“馬路殺手”……這些都不是技術層面可以解決的,而是要通過改造人而實現。
不過,我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都還無法凈化到上帝的程度,沒有偷窺欲、占有欲、破壞欲,能如機器一般各行其是,互不干擾——再說了,這還叫人嗎?
所以,社會進步有時候是可怕的,讓我們看到自己更多的可怕之處:對于人類而言,并不是攻克技術難題,而是防守人類自己的道德底線。(陳鑫欣)
想飛?沒那么容易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
一直以來,會飛的汽車一直是美國好萊塢科技大片中的經典工具,但這一未來工具即將成為現實。據報道,面向大眾的飛行汽車樣車現已在荷蘭問世,不久后將開始批量生產。
筆者看到這個消息,當然是興奮不已。要知道,這款汽車不是概念車,而是即將量產的車型,與消費者的見面已經為期不遠了。這項技術的成功意義不亞于電動車或氫燃料車,因為會飛的車解決的是車輛空間問題,而電動車等針對的是燃料能源。這兩個問題的成功毫無疑問都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在堵車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會飛的汽車將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但高興之余,還是冷靜地思考,大家都知道,一項好的技術要在現實中加以應用,首先是可靠性,再就是技術的使用成本。事實上,技術并不是難度,就像國內汽車界的一位牛人所稱的“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殼嗎?”但要做出技術先進又要價格適中的產品,難!廠家并沒有標明這個據說是會飛的車的價格,只是說跟“豪華轎車差不多”,在中國,豪華轎車的尺度有很多,可以說在100萬元以上,我想現實中,愿意花100萬元購買一輛會飛的小車(類似摩托車)的人還不多,要是我有那么多錢,起碼不會去買這種小玩意!
即使有那么多錢購買這種汽車,還要有飛行執(zhí)照!要知道,在中國買得起這種車輛的消費者估計年紀偏大(不然誰有那么多閑錢),但這種飛行執(zhí)照對上了年紀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據說,一位民航飛行員的培訓費以百萬元來計算。
就是不考慮費用(有人就喜歡花那么多錢體驗新鮮),但該怎么飛?飛起來后又該怎么辦呢?報道稱,該車起飛只需50米的距離,而降落所需的空間更少,要求不高,但在現實堵車的情況下,不要說是50米的距離,就是5米的空間都沒有,怎么起飛呢?
會飛的汽車主要解決地面塞車的問題,但所有汽車都飛起來會不會也同樣造成空中塞車的情況呢?要知道,全國僅1000多輛的民航班機就造成了空中“塞機”,相關部門于去年11月22日開始,飛機的巡航高度層由7個增加到13個,以解決“塞機”難題。雖然一輛車的占地空間要遠遠小于飛機,但要知道目前中國汽車的年銷售規(guī)模已經在1000萬輛級別了。
另外,飛行汽車的起飛、降落平臺該怎么建,由誰來建?正如社會有識人士所擔心的那樣:鑒于“9·11”的示范效應(本來很安全的飛機,都被恐怖分子當成工具,制造了9·11慘劇),如何保證飛行汽車這種新交通工具,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來當威力巨大的“武器”?
有一首歌的歌詞是這樣寫的“想要飛卻怎樣也飛不高 ”,會飛行的汽車要飛起來真的沒那么容易,但有總比沒有的好,就像現在已經漸入佳境的混合動力車一樣,起步階段也是舉步維艱。 (王燦彬)
敢想敢為
元旦回了一次老家,叔叔拉著我拉家常,知道我做汽車記者時,問道,現在最好的汽車是不是跑著跑著就能飛起來了?我笑了笑說,想想可以,這種汽車只存在于未來,現在還沒有。結果,一回到廣州,就看到“荷蘭將量產會飛的汽車”的報道。這種空陸兩用汽車,不再是概念車,也不是電影道具,而是實實在在已經進入批量生產,可以飛起來的汽車,碰到堵車時,可搖身一變成為小型直升機,從擁堵路面升空后快速到達目的地?赐赀@則報道,真是有點哭笑不得。
聽起來有點可笑,或許,未來社會的交通將會是“漫天飛舞”汽車也說不定,只是這種情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太過遙遠,也太過陌生,連想都不敢想,所以很佩服這家荷蘭公司的勇氣,不僅敢想,而且敢為!
推動社會進步的永遠只是少數人,火車剛投入使用時,時速只有24千米每小時,還不如一輛馬車;第一臺計算機占地面積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量超過174千瓦每小時,遠談不上實用;當豐田在研究混合動力時,全世界都在笑它……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人們習慣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報以懷疑或者嘲笑的態(tài)度,會挑剔出各種各樣的毛病,但當發(fā)現這顆小“樹苗”已經長成“蒼天大樹”時,才發(fā)現無知的卻是自己。
或許這種民用空陸兩用汽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急需解決,比如空中安全,飛行駕照如何考取,飛行路線如何規(guī)劃等一系列問題,但必須承認,它的出現可謂是“歷史性的一步”。如果這種全新交通工具大批量生產和成本控制成為現實,將會徹底改變現有的交通體系:地鐵可以不用修了,高架環(huán)路也不用建了,飛機也不用保留那么多了,1200米以下高度的空域均可用來作為交通線路,每輛空陸兩用車加上機翼高度最多3米,可以劃分出多少線路,想想都讓人興奮。
有這么一個故事:兩個學校的賽艇隊每年會舉行一個比賽,每次藍隊都贏紅隊3秒以上。紅隊隊長去學習,發(fā)現對方用的是新型船槳,一年后,差距縮小到2秒;紅隊隊長再去學習,發(fā)現對方有個口號員,統一所有隊員動作,一年后差距縮小到1秒;再去學習,發(fā)現對方有激勵機制,贏了有獎金,再過一年,紅隊仍是輸了0.5秒。這時有人告訴紅隊隊長,這么亦步亦趨地跟在別人后面,學的是別人淘汰的東西,永遠只會是輸家,紅隊隊長恍然大悟,痛定思痛,研究新的鍛煉方法,一年后,紅隊終于以0.5秒的優(yōu)勢勝出。
后發(fā)有后發(fā)的優(yōu)勢,后發(fā)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能夠成就怎樣的高度,還要加上自己本身的高度,愛迪生“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其實他老人家后面還有一句,“但1%的靈感比前面99%的汗水還重要”,F在汽車行業(yè),光有99%的勤奮還是遠遠不夠,更需要的是另外1%的“靈感”和“敢想敢為”的精神,就像這家荷蘭公司一樣,如果這種空陸兩用汽車真的成功,那么它將是新行業(yè)的制定者,能有怎樣的主動權和利潤,看看當今的微軟就知道了!(周偉力)
當夢想照進現實
曾經有無數次在馬路上遇到塞車的時候,幻想所乘坐的汽車能如同變形金剛一樣,突然長出兩條腿或者一對翅膀,瀟灑地從擁堵的車流中脫困。想不到最近的一則新聞,讓我這個“幻想”有可能成為現實。一款不僅可在普通公路上行駛,還能在城市上空穿梭往來的兩用飛行汽車,在被譽為世界上最寬容和前衛(wèi)的國家——荷蘭問世,據說此車已計劃量產,60個停機坪也在著手建設以滿足需求。
看到這則新聞,對于這樣一款看似可躲避堵車的汽車產品,首先出現在我腦海中的居然不是興奮。這款飛行汽車肯定不是擁有普通駕照的就可以駕駛;它肯定售價不菲;它在使用時該走什么“車道”,相信會讓有關部門費一番心思去研究;它的上路合法性,需要制定相關法規(guī)去監(jiān)控;它的駕駛安全性有待技術和時間的考證;為了它,要增加“特別停車位”,這個在用地有限的發(fā)達城市顯得有點捉襟見肘……其產品可靠度、實用度、推廣的難度等等一系列問題都不得不讓人面對殘酷的事實。
自行車年代,人們希望有快捷的代步工具,于是汽車出現;有了汽車的年代,飛機也隨即出現讓遙遠的兩地距離大幅度縮短。然而經常做“空中飛人”的朋友想必對“空中管制”這個詞并不陌生。地上塞車,空中也同樣在“塞車”。這些年,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的交通體系從地上到天上都產生了爆炸式的增長,交通擁堵成為人類所需面對的最頭痛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人們?yōu)榇私g盡腦汁,包括這種曾經在幻想中才存在的“飛行汽車”的誕生。前一陣子,聽聞我國相關部門為舒緩空中交通,有意向在今年擬增加飛機航道,拉闊飛機可飛行的區(qū)域范圍,縮短每個航道的間隙,這意味著以后在我們頭頂上穿梭飛行的飛機將越來越密集。聯想到這個,突然對飛行汽車也不抱太多期望。當我也能開上一輛飛行汽車的同時,別人自然也能開上一輛甚至更多輛。在未來的新聞報道里,也許將充斥著越來越多的城市上空的擁堵主題。
雖然有專家預測,將來的個人交通工具,一定會沿著飛行汽車的方向發(fā)展。但是,有限的空間資源,人口的膨脹,使得現在飛行汽車的發(fā)展問題不是技術上的,而需要更多從經濟和安全上考慮。有人笑言,想開上一輛飛行汽車,再等100年吧!當夢想照進現實,我卻痛苦地發(fā)現可能在本人的有生之年,估計也無法享受這種飛行汽車所能帶來的“便利”。不是悲觀,我只是單純地認為,飛行汽車更多地只能算是一種滿足幻想的成果,而非社會實用性產品。它只是一個人類在解決交通問題過程中,所衍生的研究性產品(說白了,可能是一塊踏腳石),而非最有效的解決產品。 (鄧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