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27日電 據(jù)新華社報道,12月24日,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研究室的研究人員稱,北京老山漢墓女墓主顱骨三維頭像復(fù)原工作在該研究中心獲得成功。復(fù)原頭像顯示:墓主是位30歲左右、長相端莊的中原女子。
而2001年4月間,北京的媒體報道中,稱首次成功復(fù)原老山漢墓女主人的頭像,是位“西域美女”。報道引用該復(fù)原“作品”專家的解釋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及與女主人頭骨進行對照之后,從她頭骨的特點上看,這位女主人的頭像特征和新疆以北的塔吉克斯坦人——也就是現(xiàn)在所稱的西域人極其相似。”
由此,2000多年前漢代“西域美女”的傳奇便被北京的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成為一場不折不扣的“媒體秀”。
四川日報的一篇文章說,考古與“作秀”,歷來風馬牛不相及,如今卻因了浮躁而相聯(lián)系。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重大發(fā)現(xiàn)”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有媒體在場。蜂擁而上,連篇累牘的熱炒,把人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期望值調(diào)拔到最大限度。這樣的氛圍中,一向作風嚴謹?shù)目脊沤缫仓缓靡酝藶檫M,硬著頭皮應(yīng)付。某些考古工作者不顧歷史史實和考古規(guī)律信口開河,把一個土坡坡硬說成是金字塔,把普通發(fā)現(xiàn)渲染得具有劃時代意義。其結(jié)果,當然令人啼笑皆非。
人們失望之余,不免抱怨操作者的不負責任。
把考古當“作秀”,實在是對文明的褻瀆。“一窩蜂”式的媒體報道,既打亂了考古研究計劃,同時也使科研工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呼吁媒體和百姓用一種平常心態(tài)看考古與研究。他們認為,考古研究的過程是科學論證的過程,來不得半點的浮躁和虛假。
其實,制作北京復(fù)原品的專家當時就表示:“只能說她像西域人,因為我們并不知道西漢時期的女性到底長得什么樣子。我們可供參考的資料太少了!爸劣谒秊楹螘裎饔蛉耍蛘咚降资遣皇俏饔蛉,這些我現(xiàn)在也無法解釋清楚!
但愿,我們的媒體能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多一些求實的精神,少一點“作秀”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