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國家文物局長:文化遺產不是城市發(fā)展的包袱

2006年06月08日 10:01

  中新網6月8日電 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采訪時表示,文化遺產不是城市發(fā)展的包袱,而是城市發(fā)展的資本和動力,應將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體現(xiàn)到城市規(guī)劃的各層面,避免文化遺產保護與工程建設的割裂,將保護融入城市規(guī)劃設計之中。

  6月10日,中國將迎來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第一個“文化遺產日”,人們的視線也將再次聚集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上來。據(jù)有關資料顯示,200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突破30%;2005年,城市化水平已超過40%。照此趨勢,預計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將達45%。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發(fā)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矛盾日益顯現(xiàn)。

  單霽翔指出,在城市化加速進程中,新城與舊城的關系問題比較突出,成為歷史性城市保護的首要問題。舊城是城市記憶保持最完整的地區(qū),又是房地產開發(fā)激烈爭奪的地段,有些地方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拆除歷史街區(qū),拓寬傳統(tǒng)道路,興建高層建筑,使文化遺產及其周圍環(huán)境遭到傷害,以致舊城開發(fā)造成“建設性破壞”。不少城市的規(guī)劃設計抄襲趨同,追求大規(guī)模建筑群和大體量建筑物,導致“千城一面”。近年來,建筑設計刮起“歐陸風”,各種流派堆砌在一起,強調建筑個體的面孔與性格,追求形式上的獨特和怪異,卻很少考慮它與環(huán)境的文化關系,建筑的民族傳統(tǒng)、地方特色不斷失落。

  單霽翔說,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過程短、建設強度大,在一些地方,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建設的矛盾集中。一些地區(qū)或部門的決策者守法意識不強,一旦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利益構成沖突,往往考慮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利益,致使歷經千百年的珍貴文化遺產被破壞,獨具特色的歷史街區(qū)漸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單霽翔稱,文化遺產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壞就無法復原,因此,必須充分正視存在的問題。但是,文化遺產不是城市發(fā)展的包袱,而是城市發(fā)展的資本和動力,應將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體現(xiàn)到城市規(guī)劃的各層面,避免文化遺產保護與工程建設的割裂,將保護融入城市規(guī)劃設計之中。(趙曉霞)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