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四月三十日電題:“太湖第一古村”打出“三古兩境”新招牌
作者 黃瑩
“太湖第一古村”蘇州東山陸巷古村落,在吸收民資經過一年修復后,今天正式對外開放。明清古韻的古街小巷、官宦府第、古宅民居廳堂,太湖美景自然山水,形成了古村落“三牌坊、五堂、一古街、一仙境、一拍攝基地”的新旅游亮點。
“院士之村”的三牌坊
位于太湖東首臨湖半島東山的陸巷古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八百多年,因有文寧、康莊、旗桿、古西、蔣家、韓家六巷而得名。古村地靈人杰,名人輩出,為明代宰相王鏊故里。僅王氏和葉氏兩族,在明清兩代就出了一名狀元,一名探花,十一名進士和四十六名舉人,近代王鏊家族又出了王大珩、王守武、王守覺三名中科院院士,被海內外譽為“院士之村”。而王鏊明代成化年間連中“三元”后建造的解元、會元、探花三座古牌樓,則成丁字形矗立在紫石街的東南北三面,成為吸引有識之士探訪的最大亮點。
“民資修復”的新五堂
據悉,陸巷古村規(guī)模教大的明清建筑廳堂達七十二座,而保存完整的有十余座。二00五年,村民們以古建筑入股,政府聯(lián)手民資修復古村,從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xù)性三方面著手,切實保護古村古宅。如今無論是用作展覽的王鏊故居惠和堂,還是民居寶儉堂、收藏珍品的懷德堂,或是休閑品茗的懷古堂,匯聚雕刻藝術的粹和堂,都已與石條古巷、斑駁古墻、柵板店門、繩印深凹的井欄和星羅棋布的古建筑融為一體,成為古村落文化的一部分。居者怡然自得,享受著反璞歸真的生活,門前花雨飄零,四季香氣滿溢。游者則可入室拍照留念,亦可見村婦湖畔洗衣,林中摘果,感受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
“寒山落照”的古美景
與太湖自然山水相依的陸巷古村,也曾是眾多著名電影的拍攝選景基地,《桔子紅了》、《小城之春》等均在此留痕。而在陸巷古村北面寒谷山上,山石嶙峋,峰嶺逶迤,則是觀賞夕陽西下和湖光山色的絕佳處,消夏漁歌、龍清歸帆等詩意背后的旖旎可盡收眼底,為東山“古八景”之一。在欣賞完落日之后,走進農家,聞炊煙裊裊,嘗一嘗荷葉粉蒸肉、冬筍山雞、太湖三白的美味,則更令人回味無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