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chǎn)經(jīng)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關(guān)鍵詞1: 關(guān)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巴金先生最后的日子——“五四”一代的最后告別

2005年10月24日 10:40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作為直接在“五四”精神影響下的一代知識分子,巴金的作品《家》曾得到當時進步青年的熱烈反應,無疑,他是屬于那個時代的優(yōu)秀作家。

  實際上,巴金的一生,貫穿了中國的整個20世紀,由于他很長時間生活在中國主流文化圈里,因而他的生活注定要與整個國家的時代風浪休戚相關(guān)。

  作為最后一個離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給中國社會的不僅是他的作品,更有值得這個民族記取的教訓,以及“說真話”的決心和行動

  “到最后一刻我也會撒手而去,可能還有不少套話、大話、廢話、空話、佳話……把我送上西天,但是我留下的每張稿紙上都有這樣三個字:講真話”——巴金

  101歲的巴金走了。

  “巴老走得很平靜。”這是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趙麗宏于10月17日晚告訴記者的第一句話。

  下午3點鐘,巴金的親友們接到電話,開始陸續(xù)趕到上海華東醫(yī)院高危特護病房。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趙長天是最早趕到病房的人之一,他到時巴金的心跳還很正常,每分鐘有70幾下,血壓50/30,但在慢慢向下走。開始巴金的嘴巴還一張一合很用力呼吸,到了四五點鐘以后,嘴巴就不動了,大概晚六點的時候,華東醫(yī)院的醫(yī)生表示大概還有一個小時。終于,7:06,巴金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為了減少巴金的痛苦,巴金的家屬同意給他注射少量的安定,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巴金對來送他的人沒有感知,整個過程沒有什么交流。大家都沉默著,靜靜看著醫(yī)生搶救。

  巴金離開的時刻,家人失聲痛哭,女兒李小林失控地喊著爸爸不要走。

  巴金穿著病服,拿掉了以前總會帶著的假牙,整個面形都變了。此時在場的人有的默默落淚,有的掩面離開。9點多鐘,在醫(yī)護人員把他遺容整理好后,大家進去跟他鞠躬告別。

  當時在場的除了巴金的家人,還有中國作家協(xié)會及上海作家協(xié)會的領(lǐng)導,后來,上海市委領(lǐng)導也陸續(xù)趕來。而在華東醫(yī)院的大門口,聚集著的記者有二三十人之多,但在是醫(yī)院警衛(wèi)阻擋下,沒有一個記者能夠進入大門。

  巴金是10月3日報病危的。給巴金拍了近30年照片的攝影師祁鳴說,“十一”前還去看過老人,“那時情況很正常,卻沒想到只是一轉(zhuǎn)眼,情況就急轉(zhuǎn)直下。”據(jù)華東醫(y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yī)生講,今年4月份,巴金開始出現(xiàn)腹水,肺部也經(jīng)常感染,醫(yī)院采取保守治療,情況開始有所好轉(zhuǎn)。但10月2日后,巴金消化道開始出血,腎功能減退,小便明顯減少,同時血壓開始下降。醫(yī)院想盡所有辦法搶救他,最多時,一天給他輸了300CC的鮮血,同時24小時做血透,這是很少見的。

  巴金自1999年住院以來,曾有幾次大的險關(guān),但都挺了過來。這次醫(yī)院曾認為至少能過完他11月25日的生日。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趙長天告訴記者,“事情對我們也不是很突然的,他很長時間都在彌留狀態(tài)。(我們)當然希望巴老長命百歲,但他活得太苦了,氣管切開,吃東西是從鼻孔直接插到胃里去的,話也不能說了,但思維還正常。過了這么多年,去世對他來是說或許是種解脫。他自己也說,‘我是為大家而活’!

  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趙麗宏則說,巴金是中國文學知識分子的良知,可是看著他在病榻上躺了這么多年,可以思想?yún)s不能表達,太苦了。

  巴金住院的這幾年,趙長天每年都會去看望他幾次。六七年以前,巴老身體還比較好的時候,他還認得出人,能睜開眼睛,點點頭。后來因為老人身體變得虛弱,容易遭受細菌感染,人們就不再進去了。

  祁鳴在為巴金拍照的近30年間,拍了十幾個小時的影音資料,以及幾大捆的照片。但是在巴金的晚年,他卻很少拍照,希望把巴金的形象保留在最好的時刻。有一次 ,巴金叫他來說,“每次拍照你都等我精神好的時候,我本來就是個病人,根本就沒那么好,你現(xiàn)在幫我就拍一張,還要多印幾張,給別人,這是我的真實狀況!

  10月18日,在巴金晚年倡議下建成的北京的現(xiàn)代文學館,布置了巴金的靈堂,成為北京最早吊唁巴金的地方。機關(guān)、個人署名吊唁的花籃整齊地排放在靈堂,其中不乏各年代的知名作家:王蒙、蔣子龍、陳忠實、池莉、鐵凝、王安憶、張抗抗、舒婷……

  也有不少普通人聽到廣播,看到報紙,在午休時間趕來。他們一般默默地鞠個躬,并不簽到,就轉(zhuǎn)身離去。

  原本以為來吊唁巴金的都會是中老年讀者,但記者觀察到更多的還是年輕人。一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孩下了班就和愛好文學的同事相約趕來了,捧著白色的百合花鞠了一躬。

  17歲的趙帥來自山西,是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大一新生。早上看到報紙得知在這里有吊唁,他一下課就徒步趕來了,甚至沒有吃中午飯, “最近去世的老人比較多,比如啟功,現(xiàn)在又是巴金,很沉痛,心里惦記著,就來了!

  這個稚氣未脫的男孩老成持重。雖然他只讀過巴金的《家》,而且還是小學看的,已經(jīng)記不清楚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他對巴金的印象是 “一個敦厚、慈祥的老人,特別讓人親近,對未來一直抱著希望,永不放棄!

  巴金,最后一位五四之子,一位影響過幾代中國人的文學家的逝去,為一個時代劃上了句號。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孫冉 羅雪揮)

 
編輯:邱觀史】
  相關(guān)專題:一代文學巨匠巴金先生逝世


  打印稿件
 
關(guān)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