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香港《紫荊》雜志:周總理保護名家創(chuàng)作傳世畫作

2006年08月07日 14:43

     資料圖片:1月8日是周恩來總理逝世30周年紀念日,南京市民自發(fā)來到梅園新村紀念館緬懷周恩來總理。 中新社發(fā) 阿董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七月初,曾在“文革”期間負責中南海美術布置和創(chuàng)作的古今明先生到港舉辦個人書畫展。古今明的國畫作品得益于“文革”時結交的藝術大師的提點,畫風細膩,獲得香港藝術名流的好評,特別是一幅描繪周恩來偉人魅力的“傲雪紅梅圖”飽含了古今明對周總理的追思。古今明作品曾作為國禮送給外國總統(tǒng),他說,他走上國畫創(chuàng)作道路,緣于文革期間的“黑畫事件”,緣于周總理對國粹藝術的重視和保護。

  古今明是新中國第一代禮賓官員,五六十年代在周總理身邊親耳聆聽指示,負責國賓的外事接待,并負責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重要場所的布置設計。逢重大國事慶典,他會抽調美術大師到中南海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工作需要,他參加到北京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組,自小喜歡繪畫的他得到不少國畫大師的指點。但古今明說,真正加深他與國畫大師們友誼的是“文革”中的“黑畫事件”。

  “文革”開始后,包括北京在內,全國的美術創(chuàng)作氣氛一片蕭颯,大畫家一個接一個被送入“牛棚”改造,中南海國賓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紅彤彤的領袖語錄和“文革”口號。對此,周總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次,周總理在國賓館宴請柬埔寨親王,他提前來到宴會廳,看到墻上盡是口號,便和郭沫若說,國賓館放這些東西不合適,字也不好看。他對身邊的古今明說,你們趕快把藝術繪畫人才找來,把這些東西換了。

  古今明往外一了解,原先有聯(lián)系的大畫家李苦禪、吳作人、俞致貞、黃永玉、宗其香等人已被造反派當成揪斗對象送進了“五七干!被蚨走M了各地牛棚,如不是周總理的指示,這些人要被“解放”調回北京很難。依照指示,古今明將大畫家吳作人、蕭淑芳、李苦禪、周令釗、田世光、白雪石、劉繼鹵、王叔暉、俞致貞等40多人陸續(xù)調進中南海,名為創(chuàng)作,實則保護了起來。

  大畫家們回到北京,一時還沒從政治斗爭中回過神來,動員會上,即使是貴為中國美協(xié)主席的吳作人講話也很緊張。古今明把中央領導的要求進行了傳達,對大畫家們表示了信任。這一來,畫家們受到鼓勵,激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作熱情,向黨表示忠誠。

  古今明給大家布置任務,要求國賓館的會見大廳、宴會廳、臥室都配上相應的畫作,如會見大廳畫作要顯示大好河山的氣魄,宴會廳畫作則以花木水果題材為主,畫家們提出構想,古今明最后參與定稿。

  畫家們把創(chuàng)作任務看成是莫大的政治信任,工作起來夜以繼日。李苦禪精益求精,連續(xù)畫了三百多張畫作,好中選優(yōu);吳作人承擔大廳巨幅畫作《吳哥窟》的任務,他一來勁,搭個梯子,連續(xù)數(shù)晚畫到深夜,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事后回憶,吳作人自己都說,歷史上他還從沒這么拼命畫過。

  畫家“解放”回京,引起江青爪牙的不滿,他們說,把資產階級集中起來何其毒也。后來他們不知從哪了解到黃永玉畫的貓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又畫了名為“三世清白”的白菜柿子圖,而李苦禪畫的《三虎圖》也虎視眈眈,就說這里面有政治含義,是一幫人在畫“黑畫”,于是開始沖擊創(chuàng)作組。

  他們開來卡車,圍著畫家們工作所在的國賓館呼喊口號,并要強行硬闖,但八三四一警衛(wèi)團就是不讓進。古今明說,我們畫的是紅畫,不是黑畫,要進就進吧。但警衛(wèi)戰(zhàn)士就是不允許,后來才知道是李先念副總理下的命令,必須保護這批畫家的創(chuàng)作。

  畫家們在相對與外界隔離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一批傳世之作。如,周令釗作品是《毛主席家鄉(xiāng)韶山沖》,吳作人作品是《吳哥窟》、《駱駝》、《熊貓》、《墨竹》,劉繼鹵作品是反映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春天》,田世光作品是《牡丹》、《麗日》,俞致貞作品是《白孔雀》,李苦禪作品是《高瞻遠矚》,白雪石作品是《桂林山水》,梁樹年作品是《黃山》,載澤作品是《水仙》、《瓜果》。

  這些作品現(xiàn)被保管在中央機關多個單位,古今明有個心愿,也是吳作人等大畫家去世前的遺愿,這批畫是特定時代在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保護下創(chuàng)作的傳世之作,在適當?shù)臅r候應該拿出來和群眾見面。古今明積極奔走,希望能在各方支持下盡早促成這批畫作的畫展,讓世人有機會一睹國寶。

  (來源:香港《紫荊》雜志;作者:許上福)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