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巨額外儲怎么辦?須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手抓

2006年07月17日 10:53

     最新公布的上半年金融運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已達9411億美元,同比增長32.37%。 中新社發(fā) 紹常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7月17日電 最新公布的上半年金融運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已達9411億美元,同比增長32.37%。前6個月外匯儲備增加了1222億美元,同比多增加212億美元。不斷攀升的外匯儲備,與央行正大力推行的貨幣政策互為桎梏。巨額外匯儲備扭曲了中國的貨幣體系和銀行運行機制,給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運行造成巨大風險。

  今天出版的國際金融報刊載文章稱,要減緩外匯儲備激增,引導宏觀經濟健康運行,不僅需要貨幣政策,還要啟用靈活的財政政策。解決內外失衡的根本途徑是加快經濟轉型,由外需主導轉向內需主導,由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

  文章指出,面對創(chuàng)記錄的外匯儲備,呼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陡增。從短期看,人民幣快速升值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外部不平衡,但升值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高額外匯儲備。原因顯而易見,中國外匯儲備大致等于累積的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其中,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加工貿易,這和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有關,很難靠升值來改變。

  況且,人民幣大幅升值也并非決策層所樂見。就在幾天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出席一個國際性會議時重申:中國不追求外匯儲備的過高增長,但由于國內改革的先后順序以及相對脆弱的銀行體系,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大的變化,而會采取措施以降低外匯儲備的過高增長。

  文章表示,過高的外匯儲備要求,中國應加快改變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從目前的宏觀調控來看,信貸緊縮等貨幣政策或許能在短期內控制過快的投資增長,但無法解決經濟內外失衡的矛盾。尤需警惕的是,當下消費需求無法形成內需替代,而內需下降可能會導致進口需求減速。在外部需求依然強勁的情形下,順差增加可能會加速,此時內部失衡又會轉化為外部失衡。也就是說,簡單的貨幣政策調控可能使得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增強。

  有鑒于此,減緩外匯儲備激增,引導宏觀經濟健康運行,不僅需要貨幣政策,還要啟用靈活的財政政策。解決內外失衡的根本途徑是加快經濟轉型,由外需主導轉向內需主導,由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

  擴大內需可通過一系列財政政策得以實現,如提升勞動力最低工資水平,加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并通過稅收調節(jié)與價格調整進一步提升資源與環(huán)境成本等。惟有如此,才能提升貨幣政策獨立性,進而遏止中國經濟泡沫化的趨勢。

  再者,中國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導致單純的貨幣政策難以在全局奏效,因為貨幣政策是個總量政策,很難照顧到結構性失衡問題。相比之下,靈活的財政政策可以直接作用于微觀投資主體,又可以回避貨幣政策的總量調控。

  此外,調整對外貿易及稅收政策成為經濟模式轉變的當務之急。有專家認為,要減少出口,對出口退稅率進行結構性調整,同時取消對外商投資優(yōu)惠政策,推動兩稅合一。(魏紅欣)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