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是自1985年央行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統(tǒng)一調整為百分之十之后,二十二年來的新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已經達到了上調的極限。
1月16日,央行打出進入2008年以來從緊貨幣政策第一拳,決定將從2008年1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此,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升至15%,創(chuàng)出二十二年來新高(相關報道見昨日本報)。
當然,為有效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未來人民幣的升值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還應適度加快,并和利率調整相結合。由于貨幣政策的實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央行還必須兼顧結構的調整,制定一個適合實體經濟穩(wěn)步增長的貨幣供應和貸款規(guī)模的參照系,運用多種政策工具予以對沖與調控。
準備金率仍有上調空間
事實上,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無非包括兩種:數量手段(存款準備金等)和價格手段(利率、匯率等)。如何抉擇,不是機械地照本宣科,而是各種操作技術和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
例如本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首先是基于近期到期央票數額較多、從而向市場釋放了大量流動性的現狀。而且,金融機構流動性過剩將對物價漲幅帶來較大壓力。因此央行此番選擇數量手段比價格手段更有效,因為數量手段的政策傳導機制短,調控更易到位。
在數量手段方面,除存款準備金率之外,我們有理由相信去年已被多次使用的公開市場操作、向商業(yè)銀行發(fā)行具有“懲罰”意義的央行票據等貨幣政策工具仍將在今年被頻繁使用,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把在商業(yè)銀行系統(tǒng)流動的資金回收到央行,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
雖然目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是自1985年央行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統(tǒng)一調整為百分之十后,二十二年來的新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已經達到了上調的極限。因為在當前商業(yè)銀行利潤增長30%以上,銀行定活期加權平均利息減準備金利率1.89%后的微小利差占銀行利潤之比并不高的情況下,此次上調對銀行的沖擊并不大。何況,數量手段中的特別國債,央行票據和特種存款的對沖交易,近來更多的是采用了體現市場資金供求的利率,可以部分抵銷調整準備金率對銀行的負面效應。由是觀之,央行在今年數量手段品種的選擇上,適當掌控好可流通的對沖工具比例意義重大。
加息調控又入視野
同樣,未來加息的可能性應進入視野。至于加息時機,如果從鼓勵發(fā)展直接融資、減少銀行風險、防止熱錢加快流入等因素出發(fā),利率不能升得太快;但若從防止通脹預期的加強、遏制投資增長過快等方面考慮,利率又不能升得太慢。其實,往往是市場上國際、國內多變量因素決定了央行在一定時點上選擇何種政策工具,在時間序列上如何進行多種搭配與組合。
在價格手段方面,去年央行雖然連續(xù)六次提高存款利率,但是每次的加幅太小,追不上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的幅度,在實際負利率的環(huán)境下,大量資金不斷離開銀行體系,投入資本市場,形成泡沫,反過來又倒逼央行采取更嚴厲的調控手段。因此,在從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下,央行大可不必因擔心利率調升影響企業(yè)的投資意欲而對利率的升幅過于保守。
在利率調控上,一定要看到維持居民存款正利率,是穩(wěn)定物價預期、穩(wěn)定市場運行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央行應正確把握物價預期,在我國目前銀行利差正處于二十多年以來最高點的時期,擇機縮小利差,相應提高利率,維持正利率。另一方面,推高貨幣市場利率,有助于緊縮銀行信用和資產規(guī)模,從而緊縮企業(yè)資金來源中非信貸的渠道。這同樣有利于確保從緊貨幣政策目標的實施。否則的話,僅僅在限制貸款規(guī)模上下工夫,結果可能差強人意。
關于匯率政策,央行堅持人民幣漸進升值的政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正確的。但是,在我國外匯儲備已經創(chuàng)下1.53萬億美元的新高,在貿易順差居高不下、美元持續(xù)貶值、外資持續(xù)流入、流動性過剩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太小,會使外資對人民幣持續(xù)升值的預期揮之不去;結果是熱錢繼續(xù)流入,資產價格繼續(xù)膨脹,因此未來的升值速度應當適度加快。當然,人民幣升值也不可一步大幅跳升,原因如筆者此前多次重申,將會給實體經濟帶來較大傷害,并導致經濟增長大面積滑坡。通過上述分析可見,利率工具和匯率工具的單獨使用,都不足以實現從緊貨幣政策的目標,兩者必須有機結合。
此外,為充分落實有效的從緊貨幣政策,還當重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xié)調。我國經濟目前正處于快速轉型期,難免會出現“市場失靈”問題,要使從緊的貨幣政策實施到位,應該在貨幣政策調整的同時,出臺與之配套的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重視財政政策在轉移支付、縮小貧富差距等方面作用的發(fā)揮。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宏觀經濟“軟著陸”的目標。(郭田勇 孫軼東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yè)研究中心)
圖片報道 | 更多>> |
|